第14部分(3 / 4)

小說:歸情未明 作者:莫再講

習,李軍陽便將她介紹給軍分割槽的後勤部長魏部長。因為魏部長原本就是搞文學出身,軍區文藝團演小品話劇之類的時候,都是她寫的劇本。然而一開始魏部長並不答應,說北大中文系的來這裡,豈不屈才?李軍陽好說歹說,況且童惜雨也十分樂意,魏部長才同意讓她留下。

作為介紹人,當然得要有個合適的身份。

李軍陽極不情願稱童惜雨為自己的表妹,就像童惜雨不肯承認李軍陽這個表哥一樣。也正如他們喜歡獨樹一幟,不稀罕隨波逐流。現代年輕人都很有創意,情侶之間互以“表”字相稱,表妹便是女友的意思,也不顧忌近親結婚這一說法。無奈兩人並不同姓,不能夠自稱是堂兄妹的關係朦混過去,只好說是表兄妹。

然而魏部長又問是姨表兄妹還是姑表兄妹,隨意用來敷衍的謊言當然經不起如此細問。

這一問,李軍陽差點兒無言以對,想了半天,又講了半天,沒講明白。幸而童惜雨正在一邊,她簡單地說:“他阿爸和我阿爸是盟兄弟,就是拜把子兄弟。”

所以我們從小一起長大。李軍陽補充道。

青梅竹馬。魏部長這樣說。對對對。兩人同時回答。

誰又能否認不是呢,小時候,李軍陽一直認為童惜雨是他的保護物件,偶爾也會是欺凌物件;而李軍陽則是童惜雨的監督物件,他的父母總想曉得他在學校是否又跟人幹架了,童惜雨則是最直接的眼線。人長大了,便少了些天真,在言語的表達上往往更據呢,甚至不敢用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來講明一切。

青梅竹馬。本來就是青梅竹馬嘛。

魏部長一點撥,很快,李軍陽和童惜雨都喜歡上了這四個字。

童惜雨,李軍陽是喜歡的,自小便是,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潛移默化為一種更高層次的形式。李軍陽沒有戀愛的經歷,不曉得愛情究竟是個什麼東西,但看著越來約漂亮的惜雨的時候,卻常常不自然地熱血沸騰起來,莫名其妙的衝動便傳遍全身的每個細胞,因為異性美麗嫵媚的神情而產生的情不自禁也已無可否認。李軍陽甚至還會聯想到過去,他阿爸當年同惜雨阿爸按永強的風俗結為盟兄弟的時候,為何不直接來個傳統些的指腹為婚,順便將他兒子的終生大事給了了?只是李軍陽還不曉得的是,那個叫做童方權的拜金大男人早在四處給自己張羅女婿,他的阿爸李大順也因此差點兒大動干戈。

李軍陽看得明白,童惜雨的美麗並不僅僅基於外在的相貌,還有通身的特殊氣質:在浩瀚的文學海洋裡精心培養出來的,書香墨跡,可以成為一種美麗的營養,反覆消化吸收,轉而成為伴隨終生的潛在魅力;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交融,能夠變成高檔無價的美容劑或化妝品,造就古典的含蓄優雅與先鋒的激情奔放的完美結合。

當然僅是考上北大中文系是不足以證明童惜雨的文學功底有多強,“那隻能說明高考的時候一不小心成了溫州的文科狀元。”那時候李軍陽開玩笑,就是這麼講的。

童惜雨有她自己的理由:高中學業繁忙,沒功夫去搞一些旁的的東西;考入北京大學之後,她才陸續在《北京文學》上發表了些小說、散文和散文詩。對此李軍陽是曉得的,因為軍分割槽閱覽室幾乎收納了京城所有有名氣的期刊,《北京文學》自然在其列,童惜雨的作品,他早已拜讀過。寫得怎麼樣,李軍陽覺得好,文字並不十分華麗,但也能看出在用詞上十分富餘,絲毫沒有捉襟見肘的感覺;字裡行間,表現出來的是天真淨潔的童趣,無論讀她的那篇作品,雖非童話,卻都能揣摩出童話的影子。正如安徒生,人們認為安徒生的童話是大聲讀出來方能見其正真魅力的,而李軍陽認為童惜雨的作品也是這般。

心裡這麼想,李軍陽卻並不想照著自己的意思講。之前童惜雨告訴他,她要出書了,他評論道:“閒的時候,抓住人性易被感動的弱點,寫一點青澀的高中生或大學生的戀愛故事,然後將它們裝訂成冊出版,以從年輕讀者的眼中榨取些淚水,這樣書就能夠大賣特賣了。”

童惜雨這樣回敬李軍陽:“如果你真的這樣看待一個負責任的文藝工作者,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作品總能反映作者的思想。”

李軍陽笑道:“我可不想同一個北大中文系的高才生爭論關於文學的問題。”

童惜雨又說:“對於一本書的可讀性,只有時間可以作證。偉大的作品永垂不朽,流芳百世,這正是每個有理想的作家的終極追求。”

其實,童惜雨沒有像西方女子那樣指著李軍陽的鼻子叫囂著:“Love me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