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雁門郡和代郡。
所以聯姻之事,就暫時擱置了。
拋開聯姻的想法。
趙風在心裡又默默的給王烈點了一個贊。
王烈這算是第一次,主動回答問題。
以前都是自己詢問後,他才會做出回答。
而且他回答的問題,也沒什麼太大的價值。
這算是一個好的開頭。
當然,也可能是聽了焦和病故後,心有所感,才發表的看法。
趙風沉吟了一下:“好了。”
“這事跟我們也沒什麼關係。”
“既然人都齊了。”
“我們抓緊時間,講一下課。”
田豐行了一揖:“喏!”
說完,就跪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五天後。
田豐走進議事廳,對趙風行了一揖:“啟稟主公!”
“冀州方面傳來訊息。”
“北平太守公孫瓚,上表嚴綱為冀州刺史,田楷為青州刺史,單經為兗州刺史。”
“公孫瓚留下嚴綱,率領著三萬步騎,在冀州繼續進攻袁紹。”
“同時,公孫瓚與田楷、單經,以剿滅青州黃巾的名義,一同出兵青州。”
“在拿下平原國後。”
“任命劉備為平原相。”
“接著留下兗州刺史單經,防備劉岱。”
“公孫瓚與田楷,率兵攻入了青州!”
趙風聽後,笑道:“早就說了,公孫瓚強烈覬覦青州。”
“這焦和才死去五天,都還沒入土為安。”
“公孫瓚就已經迫不及待的,上表自己屬下,去接管青州。”
“可惜,野心太大。”
“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邴原搖頭道:“確實有點急功近利。”
“這樣一來,袁紹就會得到喘息的機會。”
“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了。”
趙風總算知道,為什麼公孫瓚俘虜了十餘萬青州黃巾,還會有界橋之敗。
因為公孫瓚一下子兵分三路。
嚴綱留在冀州,率領三萬步騎,繼續進攻袁紹。
只有三萬步騎的話,袁紹應對起來,根本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田楷和公孫瓚,分出一部分大軍,進攻青州。
雖然趙風不知道,分出了多少,但肯定也不會少。
單經統領一部分大軍,在平原國,提防劉岱領兵救援袁紹。
這裡就又分去了一部分大軍。
不管公孫瓚有多少大軍。
這麼一份為三後。
每一路大軍,都會得到削弱。
要知道,兩線作戰,都已經算是兵家大忌。
因為糧食、輜重的運輸,就是一個大麻煩。
而上位者,還需要分心兩邊的戰事,勞心勞力,一個疏忽,可能就會導致一場大敗。
而一邊敗了,另一邊必然會出現問題,失敗只是早或者晚罷了。
公孫瓚這是要三線作戰。
這是典型的漢末作死小能手!
遠的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