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次圍獵,卻是小皇帝劉協自己提出來的,意義自然又不同。
曹操發起的許田圍獵,是為了在自己稱王之前試探群臣的反應,由此引出了衣帶詔和一干血案,和趙高的指鹿為馬的用意差不多。
但是,此刻卻恰恰相反,小皇帝劉協對於公孫白和群雄的到來,卻是為了向曹操示威,展現自己大漢天子的帝威,近年來曹操越來越強勢,令劉協早已不爽,如今正是揚眉吐氣的時候。
更出乎公孫白意料之外的是,除了圍獵,劉協還給眾諸侯安排了一個節目,那就是閱兵演武。
即圍獵出行之前,在許都東門設演武場,由群雄各派一支精兵演武,接受天子的檢閱。
看來,這小天子拜了個實力強勁的皇兄,底氣變得充足起來,向曹操示威的花樣也不少,一掃歷史上在曹操面前的窩囊勁。
公孫白接過詔書,臉上帶著令人尋味的笑容。
王越完成了使命,率眾離去之前留下了一句話:“聽聞薊侯的白馬義從天下無雙,陛下希望能白馬義從能技壓群雄。獨領風騷,還望薊侯勿負陛下的厚望。”
*************
鼓聲咚咚。畫角聲聲。
許都東門外搭著一個高三尺,長寬達十多丈的點將臺。
劉協大馬金刀的坐在正中華蓋下。神色之中頗有睥睨天下的氣勢,背後兩個宮女舉著障扇,再往後整齊的立著七八個如花似玉的宮女,隨時準備伺候。身旁立著大漢第一劍客王越,三四十個紅衣銀劍的虎賁緊緊的圍住三面。
再往後立著文武百官和各路諸侯。又有五百羽林騎把點將臺分三面護住。
點將臺前面是一片寬廣的空地,兩邊遠遠的排列著黑壓壓的一片軍隊。中間的距離長達一里多地,為的是便於閱兵。
此次圍獵,群雄兵馬盡出,曹操也出兵兩萬餘人。合計四萬餘人,比起歷史上的十萬曹軍,兵力上是少了許多,但是氣勢卻並不弱。
站立在公孫白身旁的曹操,滿臉的陰沉之色,眼中神色閃爍,不知在思考著什麼。而身旁的公孫白,卻是滿臉不可捉摸的微笑,雙眼總是有意無意的朝曹操的臉上瞟。
這兩人並排一站。身高八尺的公孫白站在身高七尺的曹操面前,頗有居高臨下的意味,再加上公孫白少年英俊,又神采奕奕。而曹操卻滿臉滄桑,心事重重,這賣相簡直就是碾壓之勢。
不過公孫白那滿臉的詭笑倒不是因為曹操的那矮矬的身高。而是因為曹操的吃癟。對於這才許田圍獵,曹操自然是很不樂意的。將小皇帝置於群雄之中,萬一小皇帝鬧個什麼動靜。便能讓他吃不了兜著走,可是卻不敢違逆。
這就像兄弟幾個,你一人養著老母親,就算平時有照顧得不咋的甚至還有點虐待,但是在兄弟們之前怎麼也得裝得像孝子一般服服帖帖,不讓其他兄弟落下話柄。
太常楊彪,躬身向前,對劉協恭聲道:“啟稟陛下,吉時已到。”
劉協精神大振,當即抓起一隻令箭往前一扔,一個小校旗兵向前接住,縱馬直奔左方軍隊,高呼“傳荊州兵陣前演武!”
後面立著的曹操臉色一變,眼中泛起怒色。首先出兵演武的理應是他或者公孫白的兵馬,從他的揣摩來看,公孫白的白馬義從壓軸出場已是必然,只是他卻想不到劉協居然讓劉表的兵馬先出場。
遠遠一片塵土緩緩揚起,一路步兵從左邊緩緩出列,像一條長蛇一般蜿蜒而出,仔細看過去五百名兵士個個右手執長槍,左手持盾,行到正中迅速列成一個方陣。
大軍之前,一名年紀和公孫白差不多的小將,身高八尺左右,手執一杆雪亮的雁翎刀,威風凜凜。
只聽陣前那小將大喝一聲“列陣!”,立即結成一個防守的盾陣。第一排士兵將盾牌擋在身前,蹲於盾下,第二排士兵站在第一排士兵之間,舉盾架在第一排士兵的盾牌之上,長槍從盾縫中伸出,隨時準備刺擊,後面每兩排依次排陣,形成一個一人多高的巨大盾陣。此陣可以嚴密防守敵軍的弓箭,也是唯一能阻擋騎兵衝擊的陣型。
那員大將又高喝一聲“變陣!”,軍士們迅速變陣,形成一個箭頭形狀的陣型——鋒矢之陣。
陣前那員大將站在箭頭位置,長刀揚起一指喊一聲“殺!”,箭陣迅速移動衝殺過來,快而不亂。
鋒矢之陣屬於猛將之攻擊陣法,把將領放置在箭頭位置,對將領本身的武力要求很高,若是武將本身單兵作戰能力很差,衝到陣前被敵兵掛掉,鋒矢陣立即成了無頭之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