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先以弩箭手臨岸長距勁射,待敵潰退,再以大軍圍殺,此戰可獲全勝。“
沮授仍舊不安的說道:“大軍實宜進不宜退,還請主公三思。“
袁紹長長撥出一口氣,斷言道:“若我軍主動攻擊,他們騎兵馬快,據我所知就連他們的輜重營也是馱馬數千,如何追得上?若是他們再往後退到易水邊,則攻之不易,成了僵局。若依本侯之計,待其渡河時迎頭痛擊,一舉擊潰其主力,則幽州之地,乃至遼東,將是本侯囊中之物。“
沮授聽他說得也有道理,要是公孫白退過了易水再據守,袁紹就只能望河興嘆,只好不再做聲。
袁紹說罷大喝過去道:“公孫白小兒聽著,我們便後退百步,爾等須立即過河,決一死戰,勿要出爾反爾。“
接著發下後撤百步的命令。
ps:晚上繼續雙更,求訂閱和月票,本書在總的成績排在現行在更新的歷史書前50還是沒問題的,問題是現在的成績卻沒上歷史戰力榜前50的榜啊……(未完待續。)
第217章 兵敗如山倒
眼見敵軍果然撤退,公孫白終於鬆了一口氣,向身後的諸將笑道:“袁紹果然不負眾望,哈哈!”
這一戰的關鍵,就在於袁紹是否願意退兵!
袁紹並不知道,他這一退意味著什麼,而公孫白和郭嘉卻知道,袁紹這一退,這場持續幾年的公孫氏和袁氏的大戰,終於要緩緩的進入尾聲了。
公孫白肯孤注一擲,投入全力求取一戰功成,是因為歷史上有人這麼試過;袁紹所以肯“小退師”,是要趁己軍渡河欲速不能的當兒,回師痛擊。
像袁紹方面多達二十萬以上之眾的軍隊,等若一頭臃腫不堪、腦袋難以指揮四肢的龐大怪物,不要說後退百步,後退任何一步均牽涉到二十多萬人,一動無有不動,其亂勢可想而知。
兼且敵陣採取偃月式的密集守勢,防守上固是無懈可擊,進攻亦可井然有序,可是若掉頭往後走,不但協調困難,且會把原先緊密的陣式系統拉松破壞。
袁紹方面當然不會這么想,會以為公孫白待他們重新布好陣勢,才渡河決戰。
現在主動已絕對地掌握在公孫白手上,公孫白有信心他會在最適當的時刻,下達渡河進攻的命令,而且他的一萬八千精騎,能夠以閃電的速度擊潰二十萬亂軍。
公孫白凝望敵陣,敵軍號角高鳴,敵人大後方的騎兵隊開始後撤,由於敵方人多,最遠的三支部隊離前線足有一里之遙。,因距離太遠。聽不清楚他和袁紹的對話,接到後撤百步的命令。肯定上上下下摸不著頭腦,心生疑惑。
對岸的文丑此時離開大旗在處的袁紹,率領十多名親兵馳往最前線,來回飛馳,大聲吩咐前線由顏良指揮的三萬盾箭手固守原地,直至他發下命令,始可後撤。
顏良則神情肅穆,默然不語,可以想象他心情的緊張。
此時敵人整個大後方均開始掉轉馬頭往後撤退。動勢蔓延至中軍,原先固若金湯的陣勢,已煙消雲散。
趙雲緊張至氣也透不過來,急喘兩口氣道:“何時進攻?”
公孫白油然道:“當袁紹主旗移動,就是我們揮軍渡河,克敵制勝的一刻。”
張郃瞧著文丑從前線另一邊飛馳回來,與親兵勒馬敵陣最前方處,離顏良只有十多步的距離,正虎視眈眈的目注己方。擔心道:“若對方盾箭手仍固守前線,以敵軍的大黃弩之強,我們恐怕無法突破他們的防線,縱使成功渡河。恐怕也要損失慘重。”
公孫白淡淡道:“敵方在重整陣勢前,軍心已亂,兼我方馬快。百步之地瞬即到達,他們有大黃弩。我們也有,我們的騎兵居高臨下。可以壓制住他們,其盾箭手既缺後方支援,一衝可破,敗勢一成,對方將回天乏術。只要有顏良在,敵軍必敗!”
趙雲道:“袁紹動了!”
公孫白亦看到袁紹的大旗移動,兩旁的騎兵隊左右夾護,掉頭後撤。
整個前線也移動起來,包括左右翼的騎兵隊,袁紹花費了半個時辰排列好的佇列瞬間大亂。
三萬盾箭手與文丑、顏良仍留守前線,擺明到一切妥當,方肯後撤。在這樣的情況下,步兵當然比騎兵靈活。
公孫白大喝道:“擊鼓!”
咚咚咚~
布在前方的數十面大鼓,在數十力士鼓錘齊下,節奏如一,檑鼓聲立時震天響起,傳遍戰場每一角落。
敵隊中包括袁紹等在內大部份人,均給鼓聲嚇了一跳,紛紛回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