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3 / 4)

小說:兵甲三國 作者:誰與爭瘋

箭,紛紛移步向前,走到箭靶五十步外。開始半蹲在地,雙手托住弩身。對著準星瞄準靶心,按動機簧發射。一枝枝弩箭****而出。直奔箭靶上的魚鱗鐵甲。

噗噗噗~

隨著那如同流星一般的弩箭****而至,箭靶上的魚鱗鐵甲竟然被射得透穿!

好強的弩!

要知道魚鱗鐵甲已是這個時代的高階軍官的配備,如今這五石大黃弩連魚鱗鐵甲都射穿了,就算白馬義從再武勇,也只能被射成刺蝟。

四周歡呼聲再起,如同山崩地裂一般。

點將臺上的袁紹,也激動的站了起來,高聲叫好:“我有此強弩,何懼公孫白小賊的騎兵!”

身旁的將領也個個興奮不已。齊齊向袁紹祝賀。

袁紹身後的田豐終於如釋重負般的鬆了一口氣,露出欣慰的笑容,要知道為了這大黃弩,他可是費盡了心血。

這時身旁的沮授哈哈笑道:“有了此強弩,再加上一物,可令公孫白的騎兵再無優勢。”

袁紹一愣,卻聽沮授如此這般一說,聽得袁紹哈哈大笑,豪氣大增。

“很好。著令各地官員立即準備糧草,最遲一月之後,便可出征,橫掃幽州!”

**************

就在袁紹正準備繼續北伐的時候。公孫白卻率先出兵了。

有著遼東這個北大倉的後盾,再加上公孫白的兵馬原本就不多,根本就不擔心缺少糧草的問題。隨時可發動大戰,不像曹操等諸侯經常打仗還得等割麥之後。

其實糧草消耗最大。價效比最低的則是黑山軍,所以公孫白在十萬黑山軍將幷州軍趕回之後。便補償了老丈人百萬斛糧草之後,便讓其退回黑山,恢復山民的身份。

整個幽州之地,包括遼西和遼東,連同各地守軍,兵士不到十萬,養活這些兵馬需要的糧草,不過遼東十五萬屯田兵的餘糧的一半,即便加上運輸糧草的民工,也綽綽有餘了。

所以公孫白就算從年頭打到年尾,也不用擔心糧草的問題,唯一的問題便是從遼東之地運輸糧草,要經過醫巫閭山,極其不便,其中在山中耗費的時間佔整個運糧耗費的時間一半有多。

所以這一次,公孫白一面令田豫率兩萬精兵堅守易水北岸,不讓袁紹趁機渡過易水北上,一面令田楷、單經和關靖等人繼續堅守幽州西部和西南部,自己則率軍跨過易水東面,與文安城的張郃匯合,準備南下攻略渤海郡,這樣便能使得渤海與遼東之間,舟楫相通,省卻運輸之苦。

佔據渤海灣,不只是軍事意義,還有重大的經濟意義,這樣渤海、幽州便可透過船隻往來,加速經濟交流,促進兩地的發展。

烏延的八千精騎早已歸還,如今公孫白手下共有騎兵一萬八千,其中包括五千白馬義從,八千墨雲騎,五千幷州精騎,再加上張郃手下兩萬多太平軍,合計四萬人。

太平軍雖然以步卒為主,卻有著極其強大的輜重營,在與鮮卑、烏桓和高句麗人的戰爭中,公孫白繳獲了大量的七尺馬,這些七尺高的駿馬在公孫白看來是不適合用來當戰馬的,只能當馱馬,所以太平軍的輜重營中有著數千匹的馱馬,所以太平軍行進的速度也是非常之快,一天能行七八十里路。

不過十幾天的時間,四萬公孫軍便已兵臨渤海郡與河間國相鄰之地——東平舒城。

投石車、井闌、雲梯、攻城車,公孫軍不但行軍速度極其神速,而且攻城器械極其精良,東平舒城的五千守軍不過堅持了三天,便已被破城。

得到訊息的袁紹,急令文丑、高幹和沮授率八萬大軍作為先鋒軍,前往渤海救援。自率十五萬大軍,在後押運糧草而來。

中原之戰,牽一髮而動全身。

就在公孫白與袁紹即將大戰之時,曹操也與青州的袁尚和徐州的呂布動起了兵戈。

這一次,是兩軍齊攻兗州。

大戰一起,百姓便遭殃,很多活不下去的百姓,只能紛紛逃亡,很多冀州的百姓,便偷偷往北而逃,奔往幽州,而青州的百姓更是想盡辦法,渡海奔往遼東。

***************

渤海郡,浮陽縣境內。

明媚的陽光之下,旌旗漫卷,塵土飛揚,一隻數萬人的軍隊緩緩自北而來,往南涌去,大軍之中,一杆繡著“公孫”二字的大旗在風中高高飄揚。

一萬餘精騎在前,靠後是兩萬多步卒,再往後則是數千駿馬拉著輜重緊隨其後,正是公孫白的南征大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