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槍刃,朝晏明一抬手:“來吧,大個子!”
晏明喉頭的槍刃一撤,立即長身而起,不屑的望著公孫白,問道:“若是我贏了呢,又如何?”
公孫白臉上露出有趣的笑容,笑道:“若是你贏了,則任你自行離去,絕不為阻攔。”
“好!”
晏明嘴裡還在說“好”字,一隻巨手一伸,便向公孫白探去,如同老鷹抓小雞一般抓向公孫白的肩頭。
公孫白也迅速伸出右手,向前一把抓住晏明的手腕,晏明順手一翻,跟著攥緊了公孫白的手腕。
嘿~
兩人同時用勁,全身骨骼喀拉拉作響,只驚得兩旁的將士齊齊屏住呼吸,大氣都不敢出一口,魏公之武力他們大都見識過,但是見到如今和這個身高一丈的巨人較力,難免還是要緊張的。
兩人的雙手緊握,停在半空中,僵持不動,看似不相上下。不過身旁的趙雲、太史慈等將卻看出了名堂。晏明臉色漲得通紅,額頭已微微淌汗,最重要的是腳下已然陷入地面三分;而公孫白麵不改色心不跳,腳下只有淺淺的足印,嘴角還掛著一絲淺笑,顯得極為悠閒。
倒~
公孫白突然一聲大吼,臂上一用力,只聽呼的一聲,晏明那鐵塔一般的身軀再次轟然而倒,被公孫白掀翻在地。
嗬嗬嗬~
兩旁的公孫軍將士歡呼聲沸騰起來了,如同排山倒海一般。
等到晏明再次翻身而起時,已是滿臉的心悅誠服,對著公孫白恭恭敬敬的一拜:“末將輸了,願降魏公!”
公孫白哈哈大笑,一把扶起晏明。
此時,數千名曹軍殘兵敗將終於清醒了過來,紛紛扔下兵器,舉起雙手。
“我等願降魏公!”
天色已亮,當公孫白率眾進入弘農城時,楊峰已率著城內數萬百姓夾道相迎,兩旁“魏公”的呼聲不絕於耳。
公孫白急忙向前扶住前來拜禮的楊峰,見得楊峰面容憔悴,神色蒼白,不覺愈發敬佩。
他不知道的是,這位堂堂弘農楊氏的家主,在兩個時辰之前,拉了一褲子,此刻肚子裡依舊咕嚕作響,再忍個一時半刻的,恐怕又要出洋相了。
……
潼關,號稱當時天下第一關,由八年前由曹操所建,原本是為了防止關西的羌人之亂,影響他的中原大戰,此刻卻成了曹丕入主關中的屏障。
其地處黃河渡口,北有洛水、渭水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南有秦嶺,西臨華山。位居司州、涼州、豫州三州之要衝,扼長安與洛陽驛道的要塞,成為東入中原和西出關中的必經之道和關防要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來有“四鎮咽喉”和“百二重關”之稱。
潼關城牆厚達六米,高達十五米,城牆雖然主體和普通城牆一樣是黃土夯實的,但是外層卻砌了一層寬一米的青石牆,堅固無比。
潼關和函谷關、虎牢關一樣,都是扼穀道為關,卻比虎牢關還要高,就算是加長版的雲梯也就面前能夠上高度。而且最重要的是,當年修建潼關的曹操還真是個狠人,不但修建得普通雲梯夠不著,而且還在關前加了五六尺長的斜牆,上鋪青石磚,這樣就算是雲梯再高,也夠不著關牆啊,根本無法攀登。
作為長安城的最後一道天險屏障,一旦潼關被破,則長安將直接面對公孫軍的兵鋒,勝負便已基本沒有任何的懸念。所以潼關可謂曹氏的最後一道壁壘,事關重大,自然不能再交給旁人或者庸碌之輩,而是由夏侯惇本人親自鎮守。
夏侯惇,和曹仁同為曹氏政權碩果僅存的大將,即便是在曹操時代,也是當仁不讓的第一心腹寵將。而此時,更是被曹丕視為亞父一般,絕對信任。
函谷關之戰和弘農之戰,使得夏侯惇接連痛失愛子和族弟,夏侯家再次為曹氏政權犧牲兩名子弟。
關樓之上,夏侯惇一手託著帽盔,一手按著劍柄,臉色凝重的望著關下綿延數里的公孫軍將士,眉頭緊蹙,默不作聲。
殘陽如血,照在他的頭上,一縷縷銀絲在晚風中吹拂,耀起一片銀輝,雖然才四十七歲,但是夏侯惇的頭髮卻已灰白了一小半,很顯然近年來的接連受挫,使得他蒼老了許多。
在他的左邊,站立著一名中等身材的青年將領,年紀和公孫白相仿,但是比起公孫白的霸氣和張揚來,此人多了幾分沉穩和低調,但是卻掩飾不住眉宇之間的軒昂之氣,看起來絕非等閒之輩。
而右邊,則立著一名十六七歲的少年,身高九尺,虎背熊腰,身上隆起的肌肉連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