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神色變得愈發凝重起來,一字一句的緩聲說道:“主公與公孫白之間,既然已必有一戰,那麼主公與魏公之戰便自今日而始!先帝無子,凡漢室宗親皆可繼位為帝,公孫白可立劉虞,而今劉岱之子劉平避難於江東,亦是漢室宗親,主公何不立之?”
孫策猛然驚得跳了起來,許久才平靜下來,他突然想起多年前,他和公孫白於許都分別之時的話。
“此次一別,不知他日再見大將軍之時,是否是兵戎相見之日。”
“若是則又如何?”
“若是真有那麼一日,末將願戰死在大將軍手下,雖敗猶榮!”
“很好,好好活著,不要死在刺客手中,否則本侯看不起你。”
“末將遵命!”
……
沉吟了許久,孫策才一拍案几,沉聲道:“既然退無可退,那就依公瑾之言!”(未完待續。)
第408章 鄭氏?正是!(第二更到)
公元203年春,劉協駕崩,舉世皆驚。公孫白擁立劉虞為帝,同時兵發許都,征討曹操,為劉協報仇。
同時釋出討賊檄文,號令天下群雄皆舉義兵,前往誅之,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脫離了公孫白的預料之中。
江東孫策,在吳縣擁立漢室宗親、前兗州刺史劉岱之子劉平為帝,改年號為太元,自稱驃騎將軍,舉兵十萬,亦發詔為劉協報仇,親自率兵攻襲曹操所佔的豫州南部之汝南和陳國兩郡。
荊州劉表,自然更不甘示弱,直接在劉備、蔡瑁、蒯良、蒯越等人的擁立之下,直接登基稱帝,改年號為章武,也發詔為先帝復仇,派劉備、關羽和張飛率兵自南陽而出,攻襲宛城。
而與此同時,曹操自知再也難以遮掩,索性宣佈劉協因病駕崩,扶立漢室宗親、前漢太尉劉寵之子劉鈞為帝,改年號為太和。
一時之間,天下四帝並存,均為漢室宗親,其中三帝共討曹操,但又互相不予認可,各自為戰。
然而,擁立劉鈞,並沒給曹操帶來多少好處,北面的公孫白已是勢不可擋,南面的劉表和孫策也是來勢洶洶,而火上澆油的是,西面的馬騰也以曹操叛逆為名,出兵攻襲關中。
不過兩個月之間,曹操便舉世皆敵,四面楚歌,曹操自知大勢已去,卻不甘心束手就擒,下令在豫州和司隸之地,強行徵新兵三十萬,糧草上千萬斛,準備和各路諸侯決一死戰。
整個司隸和豫州,也不過兩百萬人口,一次性強徵三十萬兵馬和糧草千萬斛,幾乎是見到男丁就抓,見糧就搶,不過對於曾經以人肉為乾糧的曹操來說,在此生死存亡之際的確算不得什麼。
一時之間,這種刮地三尺的做法使得司隸和豫州各郡十室九空,大批大批的百姓紛紛北逃,卻又有不少百姓倒在逃亡的路上,要麼被追兵殺死,要麼餓死。
飲鴆止渴,強行聚集五十萬大軍的曹操,兵分四路:一路派曹真、樂進率五萬大軍鎮守宛城,抵禦南面的劉備大軍,避免劉備自宛城直搗許都;一路派曹休、呂虔率五萬兵馬扼守淮水北岸,以拒孫策;一路派曹真、曹仁、夏侯惇統領十萬大軍,護送曹丕、曹彰、曹植和曹衝以及所有的妻妾退往關中,東面扼守虎牢關,西面堅守潼關,作為最後的根據地;最後自己則親率三十萬大軍,兵發浚水,欲與公孫白決一死戰。
曹操心中明白,劉表、孫策和馬騰終究是不過趁火打劫而已,絕不會與他死拼,只有北面的公孫白才是真正的大敵,只要守住公孫白的攻勢,他曹操便還有回天之力,否則便是萬劫不復。
************
天高雲淡,春光明媚。
風由南而來,空氣之中有一股浚水的溼氣。
地平線的盡頭,一道細細的黑線出現。
那黑線緩緩的蠕動,漸變漸粗,彷彿一片貼地的黑雲,沿著浚水河畔徐徐推進。
再近些,又彷彿滾滾的怒濤,正翻滾洶湧而來。
終於,那洶湧而至的浪濤,露出了它猙獰的真面目。
那是一望無邊,綿延裡許的龐大軍陣,浩浩蕩蕩,輾壓而至。
刀戟的森林,如死神的獠牙,反射著懾人的寒光。
翻卷如浪的旗幟,遮天蔽日,而在那旗海的最中央,一面巨大赤旗,傲然聳立,上面書著四個大字——“天下太平”。
那些虎熊的熱血將士,皆以能環護在那面赤旗四圍之下,而感到榮耀自豪。
這次為公孫白的討賊大軍的先鋒軍馬的,正是公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