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部分(3 / 4)

小說:兵甲三國 作者:誰與爭瘋

一派,郭嘉和趙雲一派,其餘如太史慈、顏良、文丑等人處於中立,不便相幫,當然從個人感情角度來說,眾武將自然要偏向郭嘉和趙雲這一派。

四人爭論的焦點便是如何處置鮮卑人的問題。

按照郭嘉和趙雲兩人的意見,便是攻破龍城,將城內的鮮卑人全部俘虜,押解望長城以南,成為屯田兵,這樣一來鮮卑人青壯去了七成,哪裡還敢南下牧馬,至少十年之內不會有胡亂。

而田豫和田疇兩人的意見,卻又不一樣,兩人的意見是隻斬殺軻比能一人,然後令其餘軍馬臣服,分封八部大人為八部單于,各自為政,互不相屬,以達到分裂鮮卑人的目的,這樣鮮卑人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便難成氣候,再加強胡漢通商,使得漢人有馬可耕戰,胡人過冬有餘糧,最終達到融合胡人的目的。

只聽趙雲滿臉激憤道:“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鮮卑人近年來屢次南下劫掠,殺我漢人男子,淫我漢人女子,如此野獸般的夷族,留其何用,當盡斬之,或使其為奴,方顯我大漢國威!”

田豫搖頭道:“漠北草原,綿延近萬里,鮮卑人雖敗,卻仍然有上百萬人口,若是一昧斬殺和奴役,或許可保十年之內胡人不敢南下牧馬,然而十年之後,魏公恐怕又要再動兵戈一次,如此反覆,將耗費多少錢糧和人力,此為不智也!”

郭嘉冷笑道:“當斷不斷,必為後患,此一戰可解十年之患,只要十年之內沒有後顧之憂,十年之後就算再來一次又如何?屆時魏公恐怕已橫掃群雄,當兵更強,馬更壯,費點錢糧再掃一次胡人又如何?否則若是就此放虎歸山,待得我等大軍南下,三五年後,鮮卑人又復劫掠漢地,則又如何?”

田疇反駁道:“鮮卑人之所以劫掠漢人,無非是每逢秋冬之際,草枯馬瘦,無糧過冬,若是廣開互市,使其可用牛羊換取糧食和棉花等物,可解秋冬之飢寒,劫掠將大大減少。再說,如今城內尚有八萬多鮮卑大軍,若是其見不能守之,全力集中朝一門突圍,我等五萬多大軍未必能困住拼死突圍之鮮卑騎兵。一旦其突圍之後,草原莽莽萬里,又如何追襲?我等大軍則何以處之?據我所知,南面的曹操和呂布之戰,曹操已然完全處於上風,預計明年年初便可結束戰鬥,我等大軍若是長久羈絆於草原之地,則恐為曹操所乘。若是大軍撤走,鮮卑人化整為零,再四處襲擾北部邊塞,我等又何以處之?”

四人唇槍舌劍,各不相讓,只吵得太史慈、顏良、文丑等人頭昏腦漲,根本插不上嘴,這些猛將一向的心思都只放在衝鋒陷陣、排兵佈陣方面,只要主公叫打誰,便想辦法將敵軍擊敗即可,哪裡有這麼多彎彎繞繞。

正中的公孫白端坐在案几後,一直沉吟不語,只是自斟自飲的喝著悶酒,不動聲色的聽著四人爭吵,心頭卻是猶豫不定。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當年的陳湯追襲千里殺胡酋;衛青、霍去病殺匈奴七八萬人,登山祭天,封狼居胥;竇憲出雞鳴塞,大破南匈奴,殺胡人數萬,然後勒石燕然記功而回。

這些都是令千百年來漢人熱血澎湃的故事,可歌可泣,然後這些又有什麼用?漢人可以擊敗胡族,卻無法征服草原,匈奴人走了,又來了鮮卑人,還有後來的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野豬皮……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但是狼居胥山依舊在胡人手中,燕然山也是如此,草原莽莽,對於農耕為主的漢人來說,這片廣袤近萬里的土地,並沒有多大的用處,也沒有那麼多人力和財力來維持統治這片土地。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但是整個兩千年的中國古代史,胡人之亂何曾止息,胡人何曾被這句話嚇倒?草原之地,每到秋冬之際,便飢寒難熬,這些強壯的騎馬民族,為了生存,自然會產生劫掠南方那個富裕的農耕民族,一旦劫掠,便會有屠殺,然而便逐漸迷失本性,與野獸無異。

從這些來看,田豫和田疇說的並非沒有道理。

可是,公孫白心中卻有一塊刺。五胡亂華,自匈奴而始,但是最狠最強大的卻是鮮卑人,就連那個頒佈殺胡令的英雄,幾乎屠戮了其他四胡,最後還是倒在鮮卑慕容恪手中。所以鮮卑族,是公孫白最想滅的一族。

公孫白讓眾人散去,一個人在帳中思慮了兩日,才最終做出決定。

……

寒風越來越猛了,天氣也變得越來越惡劣,風雪來臨之日不遠了。

龍城四周的城牆上,擠滿了鮮卑士兵,一個個如臨大敵,垛堞之上更是弓箭林立,戒備森嚴。

這些自然不在公孫白眼裡,這個擅長野戰的騎馬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