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小說:月球密碼 作者:九十八度

探測計劃中,蘇聯巨型火箭接連爆炸、登月飛船胎死腹中,使蘇聯在最後的登月階段慘敗於美國,至今月球上只留下了美國12名航天員的腳印。

雖然,在18年的探月高潮中,“冷戰”的政治因素直接導致了兩國的激烈競爭,雙方都把探月技術的高低作為政治制度優劣的比對砝碼,都把對方“摔倒”作為技術進步的動力;但是,從人類宇宙探索的大尺度上看,“冷戰”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雙方所有的“敗”,都是科學探索的艱難,是人類邁出地球搖籃付出的學費和代價;雙方所有的“勝”,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輝煌成就。

在無人月球探測領域,蘇聯和美國都先後發展了三代無人月球探測器,它們代表了不同階段探月工程的技術水平,從簡單進行月球拍照到自動採集月球樣品並返回地球,進而用月球車到月面巡視考察,技術上一代比一代先進,探測器的重量越來越高,發射探測器的火箭的運載能力越來越大。

蘇聯的第一代月球探測器是月球1號到3號,它們都是小型探測器,質量280千克~390千克,它們的任務是從月球近旁擦肩飛行,或硬著陸在月球上。蘇聯的初征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雖然首航的“月球1號”飛行軌道發生了偏差,連月球的肩膀也沒有擦到,但是它依然戴上了“世界上首顆飛到月球附近的探測器”之桂冠;“月球2號”不負眾望,瞄準月靶一頭撞上了月球,以身殉職,成為首次“擊中月球”的人造物體,它拍到了月球照片,得到了月球沒有磁場的重要探測資料;“月球3號”更偉大,它繞到月球背面,首次拍攝了月背照片,向人類報告了月球背面的秘密。

。 想看書來

艱難的探月曆程(2)

飛向月球相當困難,即使以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飛行,至少也需小時,但小時內,月球又在軌道上移動了4萬多千米。所以有人形容,瞄準月球比瞄準幾百千米外的一隻兔子還難!

第二代月球探測器,是“月球4號”至14號,承擔了在月面軟著陸的複雜任務,其代表“人物”是月球9號。蘇聯第二代“月球號”探測器的質量在1420千克~1660千克,使用了最初準備用於發射火星和金星探測器的“閃電號”三級運載火箭發射它們。它們“行走”的路線與第一代不同,先被髮射到200千米左右的地球停泊軌道,然後再次點火將之送入奔月軌道,途中要對飛行軌道進行修正,最終準確抵達月球。從1963年4月至1968年4月,蘇聯進行了11次發射,其中最著名的是“月球9號”和“月球10號”,它們分別首次實現了在月球軟著陸和環繞月球飛行。

第三代月球探測器使月球探測技術出現了巨大的飛躍,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空間探測技術。它們的質量達到5700千克~6000千克,採用“質子號”重型火箭發射。第三代月球探測器包括自動採集月球樣品並返回地球、環月飛行探測以及月球車考察三種型別。從1969年12月到1974年10月,蘇聯進行了15次發射,公佈了10次,其中“月球16號”首次取回了月球樣品,“月球17號”攜帶的首輛無人月球車“月球車…1號”在月球上工作了10個月,而“月球19號”則成為蘇聯第一顆重型環月飛行的探測器。

與此同時,美國實施了四項無人月球探測計劃,一是“先驅者”系列探測器;二是“徘徊者”系列探測器,主要對月面進行初步觀測;三是“勘察者”系列探測器,用於軟著陸及對月面的力學特性進行現場考察;四是“月球軌道器”系列探測器,對月球進行測繪併為選擇著陸場獲取資料。這些計劃最初是針對月球表面進行科學研究而提出的,當阿波羅登月計劃出臺後,美國立刻將它們調整為登月計劃的輔助計劃,它們的新任務是提供月球的詳細資料,為載人登月做準備。

“先驅者”系列是個比較倒黴的系列,從“先驅者”1號到“先驅者”5號,“兄弟”五個沒有一個成功。它們的失敗倒並不是自身有多大的問題,主要是當時美國的運載火箭設計不過關,火箭沒有足夠大的運載能力使“先驅者”達到地球逃逸速度並奔向月球。“先驅者”4號好歹算從月球遠處掠過,但也沒有拍攝到清楚的月球照片。因此,“先驅者”系列還算不上是美國的第一代月球探測器。

美國的第一代月球探測器是“徘徊者”系列,從1961年至1965年共發射了9顆“徘徊者”。“徘徊者”的任務是在月面硬著陸前近距離拍攝月面形貌,其質量為306千克~369千克,奔月路線為:宇宙神…阿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