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2 / 4)

小說:閻錫山大傳 作者:冬兒

一級的軍事機構即初具規模。

為了統一軍政,閻錫山努力削平山頭。在他輾轉晉北時,副都督溫壽泉活動於晉南,併成立河東軍政分府。南北議和告成以後,溫壽泉即致電袁世凱,請撤銷副都督名義,撤銷河東軍政分府。閻回太原後,即派馬開崧等去運城歡迎溫壽泉回省,並任命他為軍政司司長,調黃國樑為都督府參謀長。但是,河東軍政分府的實權掌握在旅長李鳴鳳和觀察使張士秀的手中。他們因對閻錫山持不信任態度,反對山西全省的軍政統一,要求溫壽泉向閻提出擴編一個師,由他們掌握,閻錫山非但沒同意,並立即電北京政府派毅軍將李、張抓起來。這樣,晉南的山頭被削除。在晉北還存在著忻代寧公團,有數千眾。這個不小的山頭,還得到谷如墉、杜上化的支援,勢力頗大。公團團長續桐溪等在孫中山來晉前(孫曾拜訪了續)也要求改編為正式軍隊。閻為統一軍政大權,派田應璜、樑上棟到崞縣,與續磋商,終於解散了公團。為了照顧到“山頭”,閻“乃以巡警道一席讓給續桐溪,另以弓富魁任都督府顧問,其餘公團領導人員,分任各縣警官職務。”

在軍隊整編方面,閻錫山為了加強戰鬥力,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山西在辛亥革命前僅有兩標,即85標和86標(也稱一標和二標),太原光復後擴充為四個標。後在與清軍的戰鬥中,民軍隊伍不斷擴大。閻錫山重返太原後,按北京政府核准整編一師,任命孔庚為師長。師統轄兩個步兵旅,旅長一由孔庚自兼,另一為劉樾西。旅下面轄兩個團,共四團,團長為張培梅、倪普祥、趙守鈺、臺壽民。師又直轄騎兵團、炮兵團各一個,團長分別為張樹幟、高樹勳。另轄工兵、輜重各一營。部隊大部分駐守在太原等地。臨汾、大同為山西南北重鎮,均設有鎮守使駐守,並各轄步兵團一個,在長治也設有鎮守使,轄一個步兵營。

為了培養軍隊的領導骨幹,提高軍隊的戰鬥素質,閻成立了將校研究所。任命趙戴文為所長,路福保為副所長。所內有100多人,分編為4個隊,這些人大多數是整編軍隊時編余的軍官。這個研究所著重研究軍事理論和戰略、戰術等問題。後來又成立了軍事教育團,訓練有一定文化素養的青年及由軍隊中挑選計程車兵,培養部隊擔任正副班長的骨幹。教育團前後訓練培養了1000多人。另外,閻錫山還組織了精武社,任命李德懋兼任社長。精武社招收小學文化程度的學生百餘人,學習武術。精武社為軍隊輸送了一部分力量,馬弁連和衛隊營就是以精武社為基礎,挑選而組成的。這對尚武之風和提高晉軍的戰鬥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還鄉視事 統一軍政(2)

在民政方面,袁世凱同意任命周渤為民政長,管理民政事務。民政長以下,閻錫山任命張瑞璣為財政司長,解榮輅為教育司長,劉錦訓為司法司長,王大禎為實業司長(原名勸業道),崔廷猷為內務局長,邵修文為高等審判廳廳長,王懋昭為高等檢察長,南桂馨為巡警道(後讓位續桐溪)。此時,省諮議局不再存在,而另設民意機構。由士紳臨時設立“國民公會”,由谷如墉任會長。不久,又取消“國民公會”,組織臨時省議會,作為正式民意機構。議會的議員由每縣推選1人組成,但在推舉過程中,首先在省城的各縣人士中選擇,省城選不出的再由縣裡推選。選舉結果,杜上化為議長,王用賓、陳受中為副議長。1912年冬,臨時參議院和各省省議會同時改選。臨時參議院將按規定改為參眾兩院,而參議院的議員由省議會選出。所以這次省議會的改選至關重要。山西知名人士谷如墉為省選舉總監督,各縣成立選民調查所,各縣的選舉由知事任監督,全省分太原、寧武、大同、平陽、潞安、歸化6個複選區,各區知府為複選監督。最後,全省共選出省議員120人,候補議員120人。在選舉中,谷思慎、賈景德、樑上棟等人積極活動,想擊敗杜上化。但是,杜上化等人的勢力較強,選舉結果杜上化仍然當議長,而副議長則由高洪擔任。

軍政、民政雖已統一,政府規模亦初具,但是政府機構裡的人員思想極為複雜,互相矛盾,最突出的是新舊兩派之間的矛盾,他們互相傾軋,互相排斥。新派一般說來,青年少壯,讀書出身或留學生,大多數是同盟會會員,思想進步,谷思慎等人即是。舊派年老居多,為科舉出身或是前清官吏,思想落後、保守,甚至反動,如谷如墉、杜上化等即是。新派的人“驕縱自恣,直鬧到路人側目,官府也不敢問”。 如谷思慎是山西第一個參加同盟會的人,也是同盟會山西分會的負責人,經常對別人說:“*是我家創下的。”這種居功自傲已到了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