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部分(1 / 4)

小說:回到清朝當海盜 作者:冥王

北海艦隊的輔助艦隻也開到了金州灣裡,用中、小口徑的速射炮解決著一切可疑的目標後,直接支援登陸部隊的上岸、戰術展開、佔領南山的行動。與此同時,戰艦的火力也演變成為對金州、旅大兩個方向上的日軍增援部隊的攔阻射擊。

海軍的配合使得加強團幾乎一槍未發就佔領了南山,並在炮火的掩護下開始修築陣地,鞏固灘頭登陸場。這個加強團有五個營,其中一個裝備了75mm野戰炮36門,其他四個營也增加了機炮分隊和連隊的機槍比例。扼守高地打防禦戰,要得就是火力的密度。

第八十九節 登陸金州

唐紹儀部長目前可是北京城裡最忙碌的人之一了。這位一貫以親英美的立場而著稱的外交家如今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成為親國防軍的強硬派外交家。

與列強的談判從上海談到北京,部長先生的口氣也隨著國防軍在海戰和陸戰的不斷勝利發生著戲劇性的變化。

第一個承認中國新政權的美國,理所應當地在伍廷芳和根特國務卿愉快的談話中達成了《中美友好互助條約》。條約規定:美國取消在中國的治外法權和租界,所有的美國公民可以單方面免簽證出入中國,美國公民的在華投資由中國政府給予保護,美國公民在華享受中國公民的同等待遇。美國承認中國對日戰爭的正義性,並承諾繼續保持“沒有偏袒”的中立……

當然,這些能拿到檯面上說的條款,在雙邊利益上的作用遠遠比不上隱藏在條文中實際內容。美國人從條約中,得到了中國開放的市場;得到了中國海軍艦隊對菲律賓、夏威夷的保護;得到了部分中國工業技術的雙邊排他性共享……這些,遠遠比三年前美國在國際上倡導的“中國門戶開放”政策來得實惠得多!單單一條“美國公民在華享受中國公民的同等待遇”,就為美國的投資者節約下不少的稅收,增加了大筆的利潤!在中國和美國在整體經濟實力尚不對等的情況下,這個條款對美國的羅斯福總統來說,是在對華政治投資上的最大收穫,也成為這位總統的顯赫政績之一。

國家間的合作簡單來說就是利益的交換或者共享。《中美友好互助條約》在軍事上的條款,更隱含了中美兩國控制太平洋的深意。美國,得以全力加強他的大西洋艦隊,不僅僅從質量上,也要從數量上與歐洲大國展開競爭。而互派軍事觀察團的條款,也使得美國海軍、陸軍軍官得以與中國國防軍在軍事技術和建軍理念上作進一步的交流。這對美國顯得很幼稚的陸軍來說,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大事!

因此,美國陸軍很快就組織了一箇中日戰爭和平軍事觀察團,從舊金山出發趕往秦皇島。

唐紹儀的任務,不是與美國去談那些早就確定了的條款。他要面對的是英國、德國、法國、俄國、義大利、奧匈、比利時、西班牙等國的使節。在美國、德國、英法先後宣佈與中國新政府建交後,在與歐洲國家的重新商約談判中,如何貫徹龍劍銘的戰略計劃,就遠非簡單的談判可以解決的了。

因此,連經驗豐富的外交部長也不得不隨時向總理龍劍銘彙報外交談判的情況。

“德國人態度很明確,如果中、德、美三國或者中、德兩國能夠達成全面的同盟關係,那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可以全部交還給我們。從這個條件上來分析,德國是在拉攏我國和美國,在中歐同盟的基礎上加強德國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力!要真能辦成,德國,完全可以取得英德較量的最後勝利。”唐紹儀稍稍側著身子坐在沙發上,看著龍劍銘顯得有點疲倦的臉說著。

“全面結盟?不,這個名詞太大,包含的內容太寬泛,我看,中德之間的利益關係還沒有達到全面結盟的地步。對德國而言,中國是他連線美國的一座新橋樑,德國人真正看重的是美國!是美國在大西洋的海軍和美國的資源以及良好的地理位置。英國和法國正在聯結俄國,其目的就是遏制德國膨脹的野心。外交,還是要從軍事戰略的角度來多考慮問題。德國人在自身面臨兩面受敵的威脅下,也在試圖給英法造成腹背受敵的不利局面。中歐同盟在巴爾幹的勢力擴張已經讓俄國走到了他的對立面,對斯拉夫兄弟暫時失去保護力的沙皇,也只有依靠英法來儘快恢復國內局面的穩定和國力的復原。英法俄三國同盟關係一旦確立,德國和奧匈的處境就極為不妙了!就算他能拉上美國和我們,那又怎麼樣?美國的國會能夠同意與英法開戰?我們能派遣遠征軍透過英法控制的大西洋去德國作戰?不會,統統不會!與德國結盟,是虛假的戰略結合,永遠也不可能在實質上達成!這,是由於德國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歐洲的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