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迴歸到本源“道”的狀態,達到“知常曰明”“沒身不殆”;智慧道德圓滿;“止於至善”。聖人們認識了極性世界的規律,又認識了非極性世界的規律,指明瞭由極性到非極性的溯源歸根,這才是人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我們恰好與老子講的聖人相反,我們是生而佔有,為而必恃,功居自傲,盡乾的是與道相反的事情。一生中把爭貪奪搶作為有作為的、聰明的、有本領的標誌,卻不知陷入了極性的漩渦中難以自拔。越走越極端,越來越墮落,形成了貪、瞋、痴的惡性迴圈。順著極性的貪慾就墮深淵了。老子要我們“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逆著貪慾妄想和私心雜念迴歸,順著“無私、無慾、無為、自然”修道,體現出六度萬行的大乘精神,有利於自己,有利於他人,有利於社會,有利於自然界。

我們要學習老子提出的聖人的人格和境界,把它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是體相用一如。“生而不有”那就是奉獻和施捨。不佔有的“生”,就是落腳在給別人奉獻和施捨上。“為而不恃”就是高尚人格和修道定力深厚的體現。“功成而弗居”,就是心態平衡的非極性狀態的開顯。

■第 三 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老子的每一句話要是展開來講就多的不得了啦!可以講出很多道理來。“不尚賢,使民不爭”。既然有賢就有愚,沒有愚哪來的賢呢?賢與不肖、賢與愚還是極性的觀念。“尚賢”,就是尊崇賢人,抬高賢人的地位。什麼是賢呢?中國古人講的賢,一方面是指智慧和才能;另一方面是指道德和品行,具備這兩方面的條件,都可認為是賢人。當然賢人也是有不同層次的,如果在這兩方面達到圓滿的賢人,就成聖人了。為什麼要尚賢呢?從內講,是由於人們失去了上古純樸的風尚,進入了本能顯露本性潛隱的階段。於是人們都以顯露、滿足自己名利慾望的本能,作為“尚賢”的內因。如何展現自己的才華,如何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這是“尚賢”的微觀動力。當然社會的外在需要成為“尚賢”的外因。社會為什麼需要賢人呢?究其本源,仍是每個人的內在“尚賢”導致的結果。如果人人純樸,社會就不“尚賢”了。人人本能放縱的時候,賢人的治理就成為所需了。所以當一個社會“尚賢”,當一個國君“尚賢”,當一個個人“尚賢”時,就說明人類社會已進入群體極性觀念支配的歷史階段,進入了“硬體性文明”的時代。同時也表明了人們已失去了純樸善良、無私無慾的非極性觀念支配的歷史階段,失去了“軟體性文明”的時代。凡是極性的觀念、操作,都顯出雙刃劍的效應。“尚賢”促進“硬體性文明”的發展,必然放縱人們貪慾妄想、私心雜念的本能。於是,導致人們爭貪奪搶的社會惡果。“不尚賢”時,人們得不到本能膨脹的條件,故爭貪奪搶之心不起。所以老子講不崇尚賢人使民就不爭。人人都想展現和滿足自己的名利慾時,爭奪那是不可避免的。老子的大智慧認識到這一點,他提出“不尚賢使民不爭”的觀點,是有很深哲理的,是對人類社會的長遠、本質、究竟生存價值的關心。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你不要把那個東西看得那麼貴重,社會不要把那個東西看得那麼貴重,那人們決不去偷盜。拿破倫時代金屬鋁的製品很貴重,那是當時鋁不容易冶煉的緣故,於是拿破崙以自己有一個鋁碗而自豪,讓現在的人看來就成為笑話了。可見物品的貴重不貴重全是人們的一種極性觀念造成的。這就是物以稀為貴!莊子講“物無貴賤”,都是人們的觀念造成的。“貨”的難得是人們貴重它的結果,從本質講是心理心態造成的。你不貴難得之貨之時,決沒有攝取的慾望,更不要說偷盜了。如果在人的心理上認為碰見藍寶石不吉利,是不祥之兆,那就沒有人去偷了。如果說那一顆藍寶石價值多少美元,那就麻煩了,多少人就躍躍欲試,想偷那個藍寶石了。那是因為人們把藍寶石故意往高貴抬的結果。不要人為故意往高貴抬,老百姓就不去為盜,黃金就是人們抬高的結果。這個黃金,實際上從物理、化學的角度去看,有什麼作用呢?用黃金製造飛機機體重得飛不起來;用黃金打把钁頭軟得不能挖地,黃金製作的刀子連布都剪不成,實際上黃金的用途並不那麼貴重,就是因為黃金耐腐蝕、不生鏽、易儲存、稀有而貴重。“貴賤不在己”,莊子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列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