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青指著標籤上北大圖書館的特殊標誌,那一個小小的紅字“右”,說道:“如果你們北大的資料收集沒問題,這些報紙全部是日本右翼商人辦得報紙!”
孫茹肅然道:“還用再說嗎?事情已經很清楚了。一貫仇視中國的右翼團體為什麼突然對中國導演大家讚賞,稱他們為日本的好朋友。而他們在華豢養的漢奸文人,卻在這個時候大規模的抨擊中國的導演以及一些文化人,說他們刻意貶低中國的國際形象……這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絡?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小會議室裡一片寂靜。
這件事有兩種可能,一個就是一切都是偶然的,青生和他的同夥確實很愛國,很在意中國的國家形象,而張一謀等人確實敗壞了國家民族的聲譽;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日本右翼文化間諜們蓄意策劃的陰謀,給第五代扣上一個親日的帽子,然後利用在華的漢奸文人制造輿論,把中國文化屆走在最前端的這票人徹底搞臭!
是哪一種可能,大家心裡都有數。
三人成虎,謠言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
從93、94年開始,中國電影在自己國內承受了難以想象的輿論壓力。國內市場大大萎縮,電影工業走向低谷。第五代打下的江山和在亞洲創造的局面徹底淪喪。
94年初,張一謀的作品《活著》甚至無法透過政審。
96年,張一謀在國內一片罵聲中宣佈告別農村題材,拍攝都市片《有話好好說》。
從96年至今的十年中,中國導演再也拿不出以黃土地系列為依託的帶有中華民族本民族特色的作品。
《英雄》、《十面埋伏》、《無極》,一部部以模仿好萊塢影片以及西方國家影片的所謂商業片出爐,中國電影徹底成為四不象,失去了本民族的特色。
在第五代導演全面失敗的第二年,日本導演今村昌平拿下戛納金棕櫚,成為亞洲史上第一位兩獲此電影屆最高榮耀的電影家,日本電影自此走入第二次黃金時代。
第二卷 電影學院的牛B生活 第十章 陳年內幕(2)
“媽的,太卑鄙太無恥了。”阿鼠一拳砸在桌子上,怒道:“丫的小日本怎麼不說他們今村昌平拿戛納大獎的那兩個神經病的片子是宣揚大和民族醜陋一面的!”
眾人一陣鬨笑。
依依睜大了眼睛,不知道大家在笑什麼。易青稍微跟她解釋了兩句。
今村昌平兩次拿金棕櫚,所拍的影片都是反映日本社會最落後一面的。
第一次拿獎的《楢山節考》,影片故事是說在日本長野縣的一個偏僻的山村裡,一位六十九歲的寡婦阿玲婆,同時也暗自在為自己進楢山朝拜山神做準備。那時日本非常的貧窮落後,東西不夠吃,老人到了七十歲就不許浪費糧食了,要送去山裡餓死,這叫拜山神。
阿玲婆雖然已經六十九歲了,但身體還很好,尤其是牙齒,一顆都不曾脫落。在別人看來,到了這個年紀就不應該有這樣的好牙,它意味著阿玲婆還能吃很多的東西,她吃多了,就等於吃後輩的糧食。阿玲婆對別人的嘲笑也很無奈,在上楢山之前,她用石頭偷偷敲下了兩顆門牙。滿嘴鮮血的阿玲婆咧著嘴笑了,她為自己終於少了兩顆牙齒而感到自豪。
97年第二次拿獎的《鰻魚》更離譜,講一個農民犯法坐牢,刑滿出獄後被社會歧視的故事。
按照那些垃圾文人的邏輯,今村昌平也是用日本“最落後醜陋的一面取悅西方人,用民族尊嚴換取個人榮譽”的導演。
真是可笑!
推而廣之,美國人把奧斯卡最高獎頒給控訴美國黑奴制度的《根》,以及反應美國西部開發時殘酷屠殺印第安人的《三百個銀幣》等系列影片——這說明美國人很喜歡向世界宣揚自己民族醜陋的一面,美國導演都是為了個人榮譽出賣國家尊嚴的,而且奧斯卡評委都是弱智,不明白這個道理,還把獎頒給這種電影。
按照這種邏輯,法國電影、英國電影以及近期揚名國際的伊朗電影,全是以反映本國醜陋面為主的出賣國家尊嚴的電影了!
眾人又是一陣大笑,易青說著說著,自己也笑了起來。
只有依依不笑。
她看著易青他們,忽然幽幽的說道:“這一點都不好笑。象這種騙西方小孩恐怕都騙不過的謊言,居然在我們的國家這麼有市場,這難道不悲哀不可恥嗎?”
一句話,讓所有的人收住了笑容。
易青驚奇的看著依依,這個女孩,她的心裡永遠有與眾不同的看法,而且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