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刀雪亮,紋絲不動。
()好看的txt電子書
四車並行的寬闊山道上,往來盡是些紅牌子的軍車,和政府官員的轎車,眼見得這上所住的都是些高層顯貴。
易青左右張望,心中暗道,這些當官的真是好會享受,盛夏之時住在這等地方,真是做了活神仙了。
開車的大兵哥問了一句話:“回不回家。”
楊嫻兒道:“直接去。”
言簡意賅,盡是軍人做派。
吉普車在住宅區裡七拐八繞,楊嫻兒站了起來,不住的跟過往的人打招呼。
易青知道這裡住的至少是副部長和中校以上級別的文官武將,忍不住好奇的沿路打量。
乖乖,美國佬要是一排導彈砸在這個山上……
易青吐了吐舌頭。
吉普車駛到一個軍用倉庫門口終於停下。
楊嫻兒下車對大兵哥道:“你回去吧。晚上我打電話你就來接我,多準備一輛車;還有,告訴炊事員加菜,我晚上要請客。”
易青仰頭看了看這個大的驚人的倉庫,倒象是原來放置戰鬥機的,現在廢棄了一樣。
忍不住問道:“週末沙龍開在這裡啊?”
楊嫻兒點點頭,笑道:“我們來早了,先進去吧,裡面很涼快。”
易青聳了聳肩膀,他原本以為沙龍都應該是很溫馨小資的場合,沒想到場地如此的粗獷。
走進這個大倉庫,易青恍然若有所悟。
1913年英國的一個軍械庫展覽,開創了二十世紀前衛藝術的沙龍化先例。自此,以舊倉庫、廢廠房為場所的前衛藝術展,在西方大行其道,以至於這樣的場所成了前衛藝術的一個符號。
半個多世紀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讓美國大發了軍火橫財,歐洲人的錢,象滾滾流水一般湧入了美國商人的腰包,歐洲的藝術,也被美國人廉價撈了過來。二戰結束後,軍火生意衰退,不少工廠倒閉,工人隨之失業。在美國最發達的東部地區,到處是破敗的工業城鎮,大片紅磚廠房被廢棄,要麼門窗洞開、鳥獸出入,要麼斷垣殘壁、雜草叢生。
其中最典型者,恐數紐約西郊的紐瓦克和費城東郊的堪頓市。大戰結束後的二三十年中,失業工人的孩子們,就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廢棄的廠房成了他們吸毒、濫交、械鬥的場所,好萊塢的電影渲染過不少這樣的場面。不過,自八十年代以來,美國各級政府出了大手筆,重振這些衰敗的城鎮,一些舊廠房被改建成文化活動場所,從而宣告了西方美術館時代的到來。
楊嫻兒設計的這個沙龍場地,正是美國八十年代的風格,洋溢著濃濃的復古意味。
以軍用倉庫的天然條件,利用軍械庫的符號特徵定型化將廢棄的舊廠房,改建成工作室、畫廊之類的沙龍場地,儼然是一種時髦的文化方式。
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