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今天還有
第一百四十六章 實力為尊
榆林城要辦學的訊息一傳出來,立刻成了全城熱點,無論有希望還是沒希望的人,都會議論幾句。畢竟這是一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
對於延綏鎮和榆林衛的武官而言,雖然都有世襲鐵飯碗,但也只能讓長子襲位,其餘兒孫便自求多福了。如果能建起學校,那豈不就多了一個好出路?換句話說,
誰家不想進學讀書?至少八成以上的武官都產生了幻想——將來一個兒子習文博功名,一個兒子習武繼家業,文武互相輔弼就成家族雙保險了。
以西北邊地的教育水準和文化氛圍,去京城中進士幾乎天方夜譚,去西安府中舉人也是十分罕見的,但在本地至少可以想辦法中秀才。
有了秀才功名,一是可以入國子監讀書,出來就是監生功名,可以做官;二是能在邊鎮軍中謀取一些高階書記之類的幕僚職務,那方應物不就是現成的例子麼?
一夜之間,方應物忽然成了香餑餑,兩天內收到了十二封各色請帖,發來請帖的都是榆林城裡有頭有臉的人物。
因為巡撫親口說過,要與方應物商議細節。之後當然巡撫大人不可能事必躬親,具體的事情還要靠別人去做,那有學歷又受巡撫信任的方應物自然當仁不讓的主持此事。
再說,請動高高在上的巡撫不容易,他們未必有這個資格,但總該有資格去請方應物會面罷。
更有不少投機分子痛心疾首的想,早知道如此。方應物苦逼的當倉庫書辦時,就該雪中送炭了。不然結下了患難交情。此時肯定妥妥的能拿到一個秀才名額。
方大秀才看著請帖,品味過人情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