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過府試,便可以正式成為童生了,回到鄉里也就被視為預備秀才,死了後牌位上可以寫一個“待贈將仕郎”。
府試榜單很有講究,和有多少人才就取中多少的縣試不同,既要進行總量控制,嚴格篩選學童進入下一關道試;又要照顧好地域分配,保持各縣取中人數的相對公平,不能出現上榜考生全都是一兩個縣裡的。
熟悉科舉的人都知道,大三關考試中,鄉試最難取中;小三關考試中,府試最難取中。
不得不說,早知道自己名次結果的方學童心裡是索然無味的,看榜也是一種走過場而已。完全沒有別的考生那種緊張、忐忑、期待的心情。。。。。。
“方賢弟是第二名,看來縣試、府試、道試的案首小三元是沒可能了,哈哈。”有人指著府試榜單對方應物說笑道。
方應物搖搖頭,能過關就不錯了,大小三元他可從來沒有想過。就憑他平平無奇的文章水準,能奪取三元那是對天下讀書人的羞辱,不過還是有幾分淡淡的遺憾啊。
府試第一名案首是誰?方應物想起這個問題,抬起眼皮向自己名字的前面看去,“吳綽”兩個大字映入了他的眼簾。
居然是他!方應物很感到意外,根本沒料到朱知府點了吳公子當府試案首,莫非吳家運作到府衙裡了?
他們若要有這個本事,又何必冒著被人指責作弊的風險,在縣裡與自己爭奪案首?
這時候,看榜的人中,不知是誰大吼了一聲,“前兩名竟然都是淳安縣人,可見本次府試不公!”
隨即有一批落了榜的人發作起來,一起鼓譟道:“不公!不公!”
又有人高呼道:“我等該去衙門申訴,請府尊重新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