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部分(3 / 4)

小說:大明官 作者:風雅頌

梁芳絕對不敢去左順門那裡,因為誰也不敢保證自恃天理正義的大臣發起瘋來會做出什麼事。

當年有個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就是被髮瘋的文官們群毆致死的,他梁芳此時正在風暴眼上,不能不吸取教訓加倍小心。(未完待續。。)

ps: 這兩日家裡有個大事情,已經忙完了,開始補更新。這章送400字,下一更儘量早發,大約明天中午之前。

第六百四十章 活到老學到老

見方清之扯了幾句後,天子目光落到自己身上,梁芳忽然打了個哆嗦,不會真讓自己去當解鈴人罷?

如今天子想要擺駕回宮,那幫大臣卻堵在了必經之地左順門,而自知理虧的天子又不想親自與之糾纏,肯定要想個法子化解掉,最起碼要把回宮的道路清理出來。

先前派出覃昌,被頂了回來;後來又派出方清之,被“噴”了回來。眼下若想死馬當活馬醫,貌似也只有他梁芳這個死馬了。

心念及此,梁芳大急,早知道今日出門前該看黃曆,不該在天子身邊晃悠!眼下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天子說出口,否則金口玉言覆水難收,自己不去也得去了!

其實成化天子並沒有讓梁芳出去的意思,一是知道梁芳出去肯定沒用,且不提樑芳本人沒有這個能力和威望,更重要的是今日伏闕的根子並不在梁芳身上。

二是把梁芳這個導火索人物丟給伏闕百官,豈不說明他朱見深示弱了?成化天子不想丟這個臉面。

但天威莫測,梁芳又哪裡敢確定?又哪裡敢去賭?於是梁太監再次獻計道:“皇爺!為今之計,須得王霸雜用文武兼施!不然朝臣必然得寸進尺,不明雷霆之威!”

鏡頭轉回左順門,在方清之離開後,左順門裡又恢復了平靜。只有幾列侍衛親軍和當值太監面無表情的盤踞在門裡,一聲不響一動不動,宛如泥塑木偶。

“忠孝不能兩全”的方應物又一次成功完成了使命。正要揮手自茲去深藏功與名。卻被劉棉花輕聲叫住:“你別欲蓋彌彰的往後面藏了,在老夫身邊就好!”

方應物無欲則剛。對此本無所謂的,立足於落後劉棉花半個身位的地方。

劉棉花出神的望著左順門。又一次被不可預測的未知數而糾結。方清之回去後,天子又會派出誰來?又將要怎麼辦?

不明不白的等待是一件倍感煎熬的事情,劉棉花忍不住主動找方應物閒談起來,“依你看來,今日之事將會如何了局?”

方應物順口答道:“不外乎幾種,最好的結果是陛下虛心納諫,順從吾輩所請,金闕太平玉宇澄清,如此自然皆大歡喜。

劉棉花雖然因為陷入“打無把握之仗”的境地而不安。但並不意味著智商降低,當即否定道:“這可能性不大!”

方應物又道:“既然如此,那麼文的使完後,也許接下來就要動武。”

“動武?”劉棉花目光一凝,若有所思。

方應物側頭望向左順門,悠悠道:“或許在下一刻,就要從門內殺出數十名錦衣大漢,然後拖著吾輩去打板子,說不定旁邊還有梁芳唱數監刑。”

劉棉花聞言神情古怪起來。“你是說廷杖麼。。。。。。”

廷杖顧名思義是一種責罰,在國朝初年還是個挺恥辱的事兒,但不知怎的,近些年似乎有些變味了。

成化朝初時。有個組合叫翰林四諫,因為敢於犯顏進諫而捱了廷杖,此後便名動天下、朝野追捧。從那之後。廷杖彷彿莫名其妙的摻進了其他意味,不知不覺間變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事情。挨廷杖也成了一種偉大光正的圖騰標誌。

當然,到了成化朝中期時又有方家父子繼續發揚光大。成功將下詔獄也變成了與挨廷杖並列的標誌,並踏上了榮耀的巔峰,這就是另一段典故了。

不過成化天子畢竟不是什麼強勢君主,只是一個躲進宮裡當宅男的天子,不愛與外朝打任何交道,反正有紙糊閣老們在中間當緩衝捱罵。

這導致成化朝直接君臣衝突也就那麼幾次,廷杖詔獄事件總數並不算多,可以勉強看做可遇不可求的小機率事件,不然方家父子下詔獄也不至於如此轟動了。

故而劉棉花先前並沒有想太多,能組織起群臣伏闕進諫就已經善莫大焉,安可再奢望其它?用古人云就是得隴又何必望蜀?

不過方應物無心說了這麼幾句,劉大學士心裡某根弦似乎被猛然撥動了一下。“你說真的會廷杖麼?”

這個問題誰能說得準。。。。。。方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