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再次發問:“諸公還議論什麼了?”
方清之臉色黑了下來,顯然對扮演了陰謀家他爹這個角色很不滿。感到很不夠光彩。“許多人認定了你在其中耍了手段,便似猜謎般紛紛揣測起來。甚至還有找到為父當面詢問的!
有人說,你定然已經掌握了那五個營官的罪證。是以引而不發,專等著關鍵時候丟擲來;還有人說,你當初斬首是虛張聲勢、以假亂真,只等著不長眼的入彀;亦有人說。。。。。。”
他孃的自己這點小心思全被人猜出來了?方應物愕然,心裡最後一絲僥倖也消失了。
這一瞬間,他感到自己好像被扒光了,赤身**的站在大庭廣眾之下供別人指指點點。不由得再次自言自語道,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
方清之很樂意看到兒子在這方面被打擊,補充道:“用你的話說,這就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對父親的話置若罔聞,方應物很快就想通了其中關竅,忍不住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兵法雲,以正合以奇勝,不知不覺之間,原來自己現在已經失去當奇兵的資格了。
兵法講究出奇制勝,就是因為是奇,所以別人才會不防備。就像自己與尚銘、戴縉打交道的時候,只怕他們心底根本就沒將自己當成同等級、夠分量的人物,也不認為自己能要他們的命,那麼在這個心態下,自己就是奇兵。
一支意料不到的奇兵偷襲敵營,很可能對戰局起到扭轉性的作用。尚銘就是在這種猝不及防的情況下,連十分之一的實力都沒用出便轟然垮臺。
現如今經過尚銘、戴縉這些事情,自己誠然出了風頭並聲威大震,但有利就有弊,只怕在有心人眼裡,要成為近期內重點關注物件了。
如果“奇”不再是“奇”時。。。。。。就像這次,自己與張侍郎稍有聯絡,便立刻招致別人的注意,全都認定自己肯定有陰謀,挖空心思的圍繞自己一舉一動去猜測,那還有什麼能出奇的?
世界上聰明人多得是,無非就是上心不上心的區別,那麼多人一旦對自己高度關注的上心,並先入為主的認定自己有計策,自己的謀劃當然就無所遁形、漏洞百出。還是那句話,只要用起心來,太陽底下還真沒有新鮮事。
想到這裡,方應物不禁苦惱萬分,抱著頭蹲在牆角。自己只不過是小小知縣,一旦失去了奇兵色彩,不能以奇勝,只能以正合時,還怎麼可能從朝廷佔到便宜?一干朝廷大佬要是重視起來,對待自己就像獅子搏兔全力以赴,自己哪裡又吃得消?
做人做事學問的確很深,自己感覺沒做錯什麼,卻還是一不留神出現這種情況。凡事全都是有兩面性的,有利就有弊,以後真的需要注意收斂了!(未完待續。。)
ps: 先把昨晚寫的這章發上來,後面劇情沒構思好,這章就不敢發啊。另外,昨天一直琢磨節奏問題,發現現在節奏實在太慢,經常導致有寫無可寫的感覺。下面要加快節奏了,重點時間多寫點,不是重點的時間就跳過去。
第四百五十五章 看不見的手
確實如同有些人所猜測的那樣,方應物當初沒有真的砍掉五名營官。他奉命督工疏浚河道的時候,擔心自己太年輕鎮不住場面,便從獄中提了幾個秋後待斬的死囚備用。
隨後果然遇到了軍士鬧事,便叫張貴等人依計行事,在衚衕裡砍了幾個死囚,然後冒充是鬧事營官首級,遠遠的亮出示眾,以震懾徵發來服役的軍民。
至於再後來,只是方應物惡趣味發作,引而不發想借此釣魚,修理一些潛在的政敵而已,恰好又為張侍郎爭奪兵部尚書所用。
但到了現在,因為自己持續性的高光狀態,人人都窮盡陰謀的看待自己,所以沒法把釣魚進行下去了。如果都知道這是餌,誰還會上鉤?
而且回想起來,昨日有“死掉”營官家屬到衙門索要屍首,大概也是有人起了疑心,指使這些家屬到衙門來進行試探。
方應物再次去拜訪了兵部張侍郎,如實告知道:“情況如此,你我的策劃不能進行下去了,只能就此罷手。”
已經被挑起心氣的張侍郎略有不甘,但也唉聲嘆氣的無可奈何。
本來計劃是大有希望的,當自己與反方爭論到了**時候,方應物搬出幾個營官,拿出幾份屈打成招的供狀,言明這幾人受某人指使破壞疏浚工事,那麼反方誰也扛不住,否則就成了幾名營官的嫌疑從犯。
沒想到才進行到一半就要偃旗息鼓。。。。。。原因卻是由於方應物自己太高光,從而導致出現意外狀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