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百戶看著門禁很是稀奇,不過再次喝道:“本官奉詔前來捉拿宛平知縣方應物,需要你通傳什麼?還不讓開!”
隨即錦衣衛官校拔刀逼退了縣衙大門門禁,強行向縣衙裡闖去,自此再無人阻攔。
不過早有衙役探得訊息,立刻向後衙去通風報信了。王百戶對此毫不在意,他不怕方應物跑掉,跑又能跑到哪裡去?錦衣衛捉拿官員,沒聽說過誰潛藏跑路的。
前面大堂並沒有方應物蹤跡,王百戶便轉入後衙去,不過在甬道上便遠遠看到後衙那裡人影晃動,有四名轎伕抬著一頂大轎子飛奔著向另一方向而去。
縣衙裡敢這樣乘坐轎子的必定是知縣了,他還真敢跑?王百戶愣了愣,對左右大喝一聲:“追!”隨即他一馬當先,率領手下官校拔腿向轎子追去。
對縣衙地形不太熟悉,等王百戶轉了兩個彎,就望見轎子已經從縣衙東邊小側門穿出去了。
王百戶啞然失笑,聖旨已經下達,這方知縣上天入地又能逃到哪裡去?便繼續向著轎子追趕,一直追到了外面大街上。又望見那轎子還在向東面跑,王百戶只好緊追不捨。
卻沒追多久,才過了兩個街口,大概到了鐘鼓樓一帶,王百戶就看到轎子已經停在了一處寺廟面前。他衝上前去,轎子裡已經人跡全無,看樣子是進了寺廟。
一直拖到現在,王百戶對貓捉老鼠遊戲已經很不耐煩了,氣勢洶洶的就要闖進寺廟搜人,但卻被手下一名心腹小校拉住了。
那小校指了指寺廟大門上的匾額,王百戶抬眼看去,上面赫然是“慈仁寺”三個大字。
王百戶登時清醒了,慈仁寺不是太后幼弟出家修行的場所麼?這寺廟是天子敕建,連寺名也是天子欽賜的,裡面可是有真正的皇親國戚。
王百戶只得收斂起囂張氣焰,對寺廟門口和尚行禮道:“本官到此,特為尋訪一位方施主,煩請通傳一聲。”
不多時,有個中年和尚出來,對王百戶道:“方施主正在性閒法師那裡,他因為心憂來年春季雨水問題,所以要本寺齋戒祈禱三日,期間不見外客。王施主如果不急,可於三日後來尋人。”
這下叫王百戶進也不是,退也不是。若要硬闖拿人,只怕會惹惱國舅法師,若去太后那裡告一狀,誰能護住自己?
但若要就此罷手離開,那聖旨豈是開玩笑的?拿不到方應物就是自己的過失!
想來想去,王百戶對手下吩咐:“爾等再次把好廟門,本官去去就來!”
此地距離宮城北門不遠,王百戶便到了宮門處,拿出聖旨給當值太監看過,然後委託值班太監傳話稟報天子。
此時天子朱見深正在看戲,耳朵裡聽到小太監稟報,說這方應物狼奔豸突竄進了慈仁寺,說身為地方官要為明年春季祈雨,有國舅法師護他三天,錦衣衛官校一時不敢擅闖。
天子愕然片刻,大笑幾聲,開了金口道:“真真是小無賴兒,由他去罷!自有人拾掇他!”(未完待續。。)
ps: 第三更!下一章今晚估計寫不完了,明天早晨八點左右更吧!
第四百七十一章 不高興!
方應物這招的確近乎無賴,成功的化解掉了天子的怒氣。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他提前躲進慈仁寺的效果,肯定不如當著錦衣衛的面狼狽不堪、雞飛狗跳的倉惶逃竄進慈仁寺。
當然,一個二十二三歲的未婚小年輕做出這事才會顯得機靈有趣,若主角換成四五十歲中老年,只怕就是老不修了。
除了方清之捂臉長嘆羞於見人,一干看熱鬧之人深深的被方大知縣的機智所折服。。。。。。自然而然的,這段事註定要編入方青天故事集裡。
可也有人不高興,比如次輔大學士劉珝。本來他可以做出不與小兒輩計較的高姿態,然後以靜制動,等待天子出手拿下方應物。
到了那時,他再暗中添油加醋火上澆油,整不死這可惡小賊!但現在天子消了氣,沒法指望天子為自己火中取栗了,只能親自動手。
堂堂一個次輔大學士被方應物直接罵成了與太監、妖僧並列的國家三蠹之一,根本不可能無動於衷,否則威望何存?
但讓劉次輔有點憂愁的是,自己不能赤膊上陣與方應物對罵,否則會丟了自己的宰輔體面,反而抬舉了方應物,所以只能找與方應物同級別的官員上陣。
可將自家黨羽裡六七品的人列出來看了看,總感覺與方應物相差太遠,彷彿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
有人對劉珝便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