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還是黑的,點著火把,在寒風中爬山,於唐果是新奇又有些刺激的體驗。
“腳下小心。”皇帝叮囑道。
“嗯。”唐果隨在他身後,感覺很奇妙。或明或暗中,有人同行,心裡踏實。
紅日衝破雲層,在東方升起的時候,唐果心中突然想起小時候迎著朝陽去上學的情景。想不到,我生命中會有這樣的一天。站在此處看日出,身邊站著我的男朋友……
“果兒,回去吧。出來這麼久,估計你又餓又冷了吧?”皇帝攜了她手,說道。
“不冷,餓倒是有一點兒。”唐果回握他的手,笑道。
兩人攜手下峰,興盡而返。
五臺山上寺廟眾多,蘇可休和劉氏到處的拜佛燒香許願。大家都去上香,唐果卻沒有。她並不信仰佛教,前世的教育是一回事。再者,她覺得自己的思想,即使硬往宗教上靠,也與道教更相似些。
不過,她和那位踢毽子的老和尚很談得來,老和尚從不說佛法,說的都是凡塵俗事,其中自有簡單樸實的道理,見解遠高於世人,言語又風趣。唐果佩服得五體投地,有機會就去和他嘮嘮,終於知道老和尚法名叫慈淨。他一年到頭在外行醫濟世,像是個永不收費的大夫,很少唸經。老和尚說,每日都會念阿彌陀佛的,唸佛就行了。唐果大為贊同,說老和尚獨樹一幟,造福人間。老和尚大笑。
和男朋友轉戰於各個景點,抽空跟老和尚扯閒篇兒,唐果自學五臺山之行十分圓滿。
回程的日子到了,老和尚先行一步,接著治病救人去了。唐果和他告了別,跟著皇帝回京。
下了五臺山之後,並沒沿原路返回,皇帝要接著視察,換了個路線。
唐果坐在御輦裡看黛玉的來信。看來大侄女十分苦惱,信裡除了問安、說說家裡的事情之外,就是那首著名的,《桃花行》。黛玉說是遊戲之作,請小姑姑指證。
我又不會作詩,請我指證啥呀?請你二叔指證多好?
唐果心裡嘀咕幾句,不得不佩服大侄女的心思。唉!十二週歲、十三虛歲,心眼這麼多,心事這麼重,難怪在書裡林妹妹要早逝了。太早戀、太早熟了!早熟容易早衰的!
俺這姑姑還當得挺得人緣,那就更稱職點兒吧!
沒想到環境變了,這首悲詩仍然出現了,是因為林黛玉和賈寶玉之間情意猶在、心境已改嗎?
真心愛一個人,估計很難一下子拋開。慧劍斬情絲,那是大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的,不容易啊!何況一個十二週歲的小女孩兒?
話說,我十二週歲時最在意的是啥?
……
唐果臉紅。
吃飯……
果然,我這種飯桶和疑似不食人間煙火的林妹妹不在一個層級上。
唐果擰半天眉毛,想著咋給大侄女回覆。翻騰遍頭腦的各個角落,好不容易翻出些貼切的詞來,唐果提筆開始回信。她真不習慣這沒標點的豎行寫法。
前面寫了些應用文套話,後面進入正題:
小姑姑於詩詞一道實在是門外漢指證是做不來的
日前關於花卉聽了一番高論寫出來給賢侄女瞧瞧也算是附庸一回風雅
四時花卉應時而開
本是自身的喜好不同
蕊寒枝瘦凜冰霜與紅杏枝頭春意鬧
各有各的意趣
何來高下
種種寓意
皆是人為強加
以花喻人
花若有靈
未必喜歡
借用了十二皇子胤裪的《論紅梅與紅杏》,唐果又在後面加上自己的見解:
愚以為尚要加上幾句
四時花卉
應時而開
亦要應時而落
方有來年之鮮妍
當落而不落
今年佔盡明年之底氣
明年如何
花知天時
當落則落
何須人為之感嘆傷悲
花與人皆為上天靈秀所鍾
花可再發
安知人非如此
寫完了,唐果再琢磨半天,後面加了幾句諸如自己不懂詩詞、牛嚼牡丹、煞風景之類的話,再加上應用文套話,終於完成了給林大才女回信的重任。
跟文人,尤其是太聰明的文人說話,忒費勁!唐果在心裡抹了把汗。
把信封好,唐果喝了兩口茶,瞧瞧表,給男朋友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