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1 / 4)

袁紹不是一個喜歡冒險的人,但是,偏偏在這個千鈞一髮的時刻,他冒然的改變了自己的戰術打法,這相當於一個平日裡用442的打法走到了冠軍盃的決賽,但是突發奇想,試驗了4312這樣的新戰術,結果搞得全隊都很不適應,落得個一敗塗地。

袁紹是怎麼想的呢?他對自己的兒子袁譚說:哼哼!趁著曹軍攻打淳于環,我們集中主力攻擊曹操的大本營,讓他們無家可歸,這叫做反其道而行之!

袁譚沒有說什麼,就算是他明白這麼做很危險也不會說什麼的,畢竟自己的處境已經是很微妙了,再說一些逆耳忠言的話,沮授和田豐就是最好的下場,更何況,袁紹一直是有自己的主見,他決定的事情不是別人所能改變的了。

那麼為什麼袁紹要冒這個險?

有兩點估計不足或者說是錯覺,讓他出現重大的判斷失誤。

首先,他沒有想到曹操會親自率隊攻擊,畢竟這是三軍統帥啊,怎麼可以如此不冷靜,身先士卒?

其次,第一批援軍的不堪一擊給袁紹造成了這樣一個錯覺:看來曹操是對烏巢志在必得啊,這批突擊部隊應該是他們的主力,那麼以此類推,鎮守曹營的應該是一幫老弱殘兵,擊潰他們相比較繼續調派人手和烏巢那裡的精銳部隊死磕更加容易一些。

這樣想並非不可以,事實上從理論上,更加可以顯出自己的非比尋常。

不過,這一切也就是想一想了,袁紹這麼做等於放棄了自己手中優於曹操的底牌,單純的賭運氣:看看誰的底牌——烏巢和曹軍大本營先被攻破。

無形之中,頭腦發熱的袁紹悖逆了官渡大戰開始以來的一貫計劃——由持久戰改為閃電戰。

這樣一來,袁紹就步入了曹操軍團的作戰思路上來,沮授說過,短兵相接,單兵作戰,袁軍不是曹軍的對手,袁紹也是預設的。

但是,曹操VS淳于環、袁紹VS曹操大本營,均是選擇放棄防守死拼進攻,以命相搏,誰搶在對方之前攻到對方的死穴,誰就是勝利者。

而這個,恰恰是袁紹最不擅長的了,一支防守還算不錯,但是進攻乏力,信奉1:0主義的球隊在奪冠的賽點上放棄積分優勢,和處於劣勢的競爭對手拼淨勝球,雖說不蒸饅頭爭口氣,但是這不是找死嗎?

13—10:含恨而終的袁紹(1)

相比於曹操的壯士斷腕,袁紹還是有點保留的,他沒有親自率領軍隊,身先士卒的出現在曹操大本營前,而是派出了自己的兩位得力助手——張郃和高覧率領一支精兵前往,都這個時候了還有所保留,難道這就是貴族和寒族之間的氣質差別?

但是,曹操不是那種顧頭不顧腚的主啊,自己帶出5000精兵不假,家裡頭還是安置的不錯,大將曹洪坐鎮。

向來都是這樣的,守城比攻城容易,士氣高漲,工事穩固,沒有什麼奸細,再佔據一個不錯的地形,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

曹操這個人不得不佩服,不好聽一些是大忽悠,其實人家也是一合格的心理醫生,在許攸來之前就一直在對將士們做出心理輔導,後方的押糧官送來一點微薄的糧食之後,曹操都會在大庭廣眾之下(人越多越好)和人家開玩笑:辛苦嗎?小夥子?

不辛苦!為人民服務!

一個很客氣的很程式化的回答。

呵呵,以後就不會這麼累了。

為什麼啊?

因為在你下次來之前,袁紹已經被我搞定了!

都說是胸有成竹,但是,這個時候的曹操還沒有,不過,他還是要把這種自信傳達給每一位士兵,讓他們和自己一樣,擁有自信。

懷疑?當然有了,但是,這個時候就要看曹操的人格魅力了,人家的威信可不是靠祖上的陰德以及投機取巧累積起來的,那是實實在在的軍功積累啊,大大小小這麼多戰役,除了一開始面對董卓的尷尬,基本上戰績都是不錯的,所以,他們對他的老大有信心。

民可使知之不可使智之,大頭兵們想得太多反而不容易發揮部隊的凝聚力,少想多做才可以凝成一股繩啊,什麼事情都是相對的。

所以,面對曹洪率領的同仇敵愾的曹軍,張郃與高覧有點一籌莫展了,根本就動彈不得,無法前進一步,曹操灌輸的是自信,袁紹灌輸的卻是大意和麻痺,這二位根本就沒有想到,這裡的抵抗是如此的決絕!

這邊攻不下來,袁紹有點慌了手腳:怎麼?難道曹營裡面的才是真正的主力?那麼圍攻烏巢的是誰?難道只是策應部隊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