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可能的,相比之下,我對曹操的智商有信心,更願意相信是道貌岸然的張肅先一步搶了弟弟的飯碗,理由很簡單,相比之下,我對人類“相貌和內心成正比”是一點信心都沒有的。
總之,一來二去,張肅和張松兄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個成了黑幫的臥底,一個成了公安臥底。
曹操可以低估張松,但是張肅不會,他知道自己弟弟的野心,如果什麼都沒有得到的話一定會不死心,至於怎麼幹不好講,而且告密告的太早的話,因為證據不足一旦被張松倒打一耙的話,說不定會把自己給摺進去,畢竟自己的屁股也沒有擦乾淨啊,不過一定要密切的監視,相信一定會露出馬腳的。
這種要殺頭的勾當,張松何等精明,怎麼會像小說中描述的那樣白痴?喝的爛醉如泥的時候被張肅撿漏?這是在貶低張松的智慧,也是在侮辱張肅的智商,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張肅長期監視著張松——劉備這條線,終於來個人贓俱獲而已。
之後的情節大家都知道了,“君子劍”張肅先生來個大義滅親,把書信交給了劉璋,理由是怕株連九族,這真是再合適不過的藉口了。
不過也有點出於張肅的意料之外,他沒有想到一向懦弱的劉璋不光是殺掉張鬆了事,還對劉備做出了強硬的姿態。
結果,這一兄弟鬩牆事件成了四川戰火被點燃的導火索。
擁曹派是不願意看到這一場景的,因為曹操現在手伸不過來,那將意味著劉璋要單獨面對梟雄劉備了,更加危險的是,張肅知道,劉備的臥底絕對不是自己弟弟一個人,劉璋殺的太快了,應該來個大肅反啊。
木已成舟,一切都已經不在他的掌握之中了,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大右派吧,他們是巴蜀三賤客——張松、法正、孟達。
25—04:今天你臥底了嗎(3)
張松——法正——孟達,按照出場順序和重要作用的話,排序應該是這個樣子,如果張松不死的話,他必將是劉備鑄就帝國偉業的第一功臣,什麼臥龍啊、鳳雛啊、法正啊,統統靠邊站。
可惜,被自己的大哥給檢舉,告到紀委了,所以,只能讓法正摘取勝利果實了,只能讓劉備的成功多點曲折,並且賠掉了龐統的性命。
但是,張松不是白求恩那種無私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本次出使,和劉備大搞眉來眼去的時間上就很有問題。
張肅是在曹操征討荊州前夕出使的,他回來的時候曹操還沒有擺平劉表一夥,所以,按照正常的出使路程來看,並不是很遙遠,雖然當年的交通比較落後,還有張魯這樣的反對勢力存在,可是還是比較順利。
不過到了張松這裡呢?他到的時候,就是曹操順利接管荊州的時候,那個時候應該是赤壁大戰還沒有爆發,那麼再看看張松是什麼時候回來的吧——會曹公軍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松還,詆譭曹公。
張肅很快解決的事情和比較順利的行程路線被張松從赤壁大戰沒有開始的時候就在拖欠,直到曹操敗局已定才回到劉璋這裡報到,於是,我們就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了:
1——張松這三個月沒有在曹操那裡,因為這個時間把握的太好了,曹操前腳敗北,他後腳就回來報信,要知道,如果還廝混在曹軍水寨,只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2——退一步講,就算不怕死,可是也要要點臉吧?已經不受待見了,還不趕快去找下家?既沒有呆在曹軍那裡,又沒有回到益州,更不可能和張魯有瓜葛,那麼我們只能給這一時期的張松找到這樣一個歸宿了,那就是他在劉備那裡滯留,以待時局之變化。
劉備不是傻子,他知道張松出來活動的意義是什麼,所以,既有張松主動投懷送抱的成分,也有劉備積極拉攏的可能性,從這個角度來看,羅貫中的小說倒有合理成分,而有曹操拋磚引玉在先,劉備要想勾引住張松,讓他獻身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拿出比曹操更為謙卑的姿態就可以了;
3——為什麼要拖延這麼長的時間呢?很簡單,張松不會把資本押在一個必輸的賭局上,而三個月也不是他和劉備之間為了那麼點蠅頭小利而馬拉松談判造成的,大家都是聰明人,知道對方要的是什麼,一拍即合,剩下的,就是張松自己的小算盤了,他要看看劉備究竟有沒有可能贏得喘息之機,也就是說如果曹操不輸的話,他的出賣國家機密的行為也就沒有了任何意義,反之,只要曹操一敗,張松立刻就會回去詆譭他為漢室奸賊,並且還對益州虎視眈眈,也只有這樣,才會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劉備也清楚張松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