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1 / 4)

總之,系統龐大的“龍”之隊運作了很久,終於把自比管仲的諸葛大神推上了前臺,過程曲折,構思精妙,揣摩夠了劉備的心思,一擊即中,也算是古今以來不可多得的妙筆,小小羅去不去成皇馬另說,就看現在這個架勢也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至少把自己的名聲給搞臭了,人品不行,就是白扯,不要以為老外不講仁義道德,人家也講,只不過說法不一樣——誠信和職業道德。

諸葛亮的策劃組搗鼓了半天並沒有違法和違揹人倫道德,這就是成功,後來的諸葛亮表現的很牛叉,這就是成功,沒有欺騙消費者,所以說,包裝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內涵。

話說回來,諸葛亮的策劃成功有著他的必然,但是不要忘記,剃頭挑子一頭熱,如果劉備不搭理他,也是熱臉貼在冷屁股上,諸葛大神的幸運之處就是在於恰逢這個時期劉備的理念悄然的發生了轉變,這才是他成功的內在因素。

分析了半天諸葛亮,下面看看劉備的轉變吧。

18—01:轉型時期的劉備(1)

每個大牌的職業教練都有著自己的建隊方針,不管是442,還是4312,都是先在自己腦海中形成了一種戰術,然後按照這個戰術來購買球員,有點唯心,不過球員猶如過江之鯉,找出十一個稱心的和7、8個安心做替補的應該沒有問題,至於拿著一副別人抓好的牌出來玩的都是小球會的教練,沒有名氣嘛,只能這樣,給個機會就不錯了,而在混出個名堂以後自然也會唯心下去的。

劉備就是這樣,或者說他是一個天生的大牌教練,夢想著帶領自己的球隊獲得三國職業聯賽的冠軍。

關羽、張飛是他的鐵打的主力和心腹,這兩個人的實力那是沒話說的,程昱還有郭嘉這樣的敵對陣營的都是毫不吝嗇的讚揚——萬人敵。

而後來曹操恬著臉跟在關羽的屁股後面無休止的追逐,最後還來一個和平分手,不傷面子更是可見一斑,這兩個人人品沒話說,辦事說話也是比較到位,絕對的難得一見的人才。

但是,兩大牛逼人才卻沒有給劉備帶來成功,伴隨他前半生的是逃亡、寄人籬下、屈辱,諸如佔據徐州的這樣短暫勝利也好比兔子的尾巴,沒有多長,而且和關張無關。

手中有著好牌,卻沒有換來一場勝利,劉備的鬱悶可想而知,白駒過隙啊,一晃眼,半輩子過去了,建功立業還是沒有影的事情。

於是,他想做出改變。

這種改變在徐州就已經開始了,而學習的物件也許就是曹操,這個有點嫉恨的敵人,在他看來,曹操手下並沒有特別出色的武將,至少夏侯惇或者曹仁等人是比不上我的關張的,那麼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呢?

文人謀士。

這是劉備自己給出的答案,其實他是一個大老粗,小時候就不喜歡文人墨客,學習成績也不咋地,成天和一些小流氓鬼混,縱觀三國大佬,劉備也算是一個另類,那就是既沒有像曹操那樣一路征討一路吟詩作對(論起旅遊,沒有人比得上劉備了,基本上國民黨的潰敗路線就是跟他學的),也沒有像孫權那樣裝模作樣的學點儒家文化,從骨子裡,他還是鄙視或者說看不起讀書人的。

這就是初期劉備最大的敗筆了,雖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是,那是指讀書人當老大的情況下,其實最適合他們發揮才幹的崗位就是參謀,運籌帷幄嘛,初期的劉備忽視的就是這個。

於是,當“幸運”的拿下徐州之後,劉備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並非所有的事件都必須在戰場上解決,尤其是目前這個時代,兩漢四百年的文治已經沉澱出文人或者說士人的氣質以及社會地位了,別看他們沒有擼起袖子去打仗(那個時候的文人比較全面發展,還沒到手無縛雞之力的程度),但是在投票表決徐州的命運的關鍵問題上起到了關張們無法比擬的作用,關張二人在前面砍下再多的曹軍腦袋,徐州里面沒人一呼百應也是白搭,尤其是在糜竺站出來說話,陳登還有孔融等人紛紛表態之後,偌大的徐州曾經混亂的前景豁然一馬平川,姓劉還是姓曹不是問題了。

感嘆了士人的領袖作用之後,劉備開始悄然的做出改變,糜竺等人話語權加重,關張在掌控徐州的初期暫且退居二線就是最好的證明,下意識的讓自己的幕府機構領導班子文武職員平衡一下,無疑是劉備闖蕩史上的分水嶺,他不是天才,肯定有很多致命的短板,於是,在繼續鼓吹自己的仁義基礎上,對下屬做出細緻的技術分工,各司其職,就成了劉備的一次新嘗試。

改革的路子是對的,不過一次就可以成功是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