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明白這麼強行打劫的話難保會給孫權那裡製造什麼口實出來,這個時侯自己已經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襄陽了,還是不要節外生枝的好一些啊。
二者,孫權怎麼會那麼簡單的就被說搶就搶了?
你想啊,孫權或者說呂蒙和陸遜會把那麼重要的輜重放在三國邊境地帶?這事估計也就是二戰的時候蘇聯幹出來了(和德國正式開火前夕把許多戰略物資放在邊境線上結果猝不及防的損失慘重),要知道,這可不是一筆小數啊,而且,就算是集體腦殘一下真的給放了,陸遜和呂蒙作為久經沙場的統帥是那種放鬆警惕的人嗎?難道不會有重兵把守?關羽肯定不會集中重兵前去打劫,要是那樣的話,還不如先把襄陽給打下來,反正裡面有的是,何必多得罪一個人?所以,這裡面,看似平常的事件裡面肯定有貓膩。
而這個貓膩十有*是和陸遜有關係的。 電子書 分享網站
32—13:失策,後防不穩(4)
前面已經說過了,陸遜同學接替呂蒙鎮守邊境,就已經意味著江東方面的荊州攻略進入了第二階段,也就是說他在時刻關注著關羽方面軍的動向。
正因為這樣,他才能時刻的,準確到位的拍著關羽的馬屁,在關羽的每一次取勝,尤其是水淹七軍之後,都“稱讚”關羽的英明神武,那麼陸遜就不可能不知道關羽現在面臨的糧草匱乏的頭疼問題。
而在這兩封拍馬屁的信件中,這樣兩句話是不能忽視的:
第一句是第一封信中的(其實不知道是第幾封信,如果當時有手機的話,估計已經被陸遜的曖昧簡訊給爆滿了)——“敵國敗績,利在同盟,聞慶拊節,想遂席捲,共獎王綱”,第二句則是第二封信中的——“僕書生疏遲,忝所不堪。喜鄰威德,樂自傾盡。雖未合策,猶可懷也。倘明注仰,有以察之”。
雖然拍馬屁是這兩封信的主旋律,但是,這兩句話也算是陸遜代表孫權做了兩點政治承諾。
第一點承諾:我們還是盟友,對於將軍您的勝利果實,我們也是感到欣慰無比,希望您能再接再厲;
第二點承諾:我陸遜,是一個笨蛋,只不過是一個書生而已,打仗,也就是欺負欺負土匪,這種大戰役是玩不轉的,所以,根本就使不出力來,只是看您威德遠播,只好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了,也算大家沒有白白同盟一場啊。
作為一線指揮,陸遜的這一手法玩的十分高明,對症下藥,戳中了關羽的軟肋,不是關羽自大的軟肋(雖然有點),而是關羽軍團眼下無論是資源還是兵力都有些匱乏,捉襟見肘的這一大軟肋。
關羽自然沒有想到這個年輕人會像自己的偶像老大劉備那樣的陰險(陰險必須承認),一邊玩著外交辭令,一邊謀劃軍事進攻。
真的是很陰險,不過,那個時侯,一個追求權謀至上的社會形態下,很正常,即便是現代社會的戰爭不是也同樣齷齪不堪嗎?
——不要忘記老祖宗的訓示:兵者,詭道也。這不是奧林匹克運動會啊。
所以,對於關羽“擅取”湘關米的問題,我們不能簡單的根據“受害者”孫權的一面之詞,認為是關羽的神經過於大條以及飢不擇食,連盟友的財產都不放過,實在是陸遜這邊有幕後黑手的推動。
而且,對於這件事,直接觸動孫權“脆弱”的神經,悍然發動荊州事變的關鍵事件,關羽傳中隻字未提,只是在吳書中大書特書而已,退一步來看,即便是在吳書中,也有值得玩味的地方,雖然吳書的立場是關羽“擅取湘關米”,可是,前面還有一句,“託以糧乏”。
也就是說關羽沒有無恥到招呼都不打一聲就直接開搶,而是打了招呼,至少是找的理由,我沒有糧食了。
在關羽看來,這個是正當理由,雖然在東吳人看來,這個只是藉口,真是笑話,關羽有必要佔這點便宜嗎?如果關羽糧食充足的話會來搶這點東西嗎?當然不會了,造成這種“美麗誤會”的自然是陸遜的那兩句話。
陸遜,不是簡單的老百姓,而是拋頭露面的軍界領導人,是新任的邊防司令,他的言論,尤其是公開場合的講話,那都是代表著國家的政策的,關羽自然也可以拿來引用,參照:本來我們就是同盟嘛,而且你前面說了,雖然不出人可是出力的,那我就去拿好了。
“擅取”,也說明這次行動還是比較和諧的,沒有什麼摩擦,關羽來拿,人家也就乖乖的給了。
但是,我們還要再重申一下陸遜的無恥,當他確定關羽拿了那些自己許諾的糧食之後,馬上就給孫權打報告: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