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到出任柴桑長的時候,當時帳下不過200軍士,而黃祖之子黃射以5000之眾前來侵襲,形勢逼人。
徐盛很有大將之風,先是拒收,以滾木礌石弓箭招呼,一陣猛衝之後,黃射大軍傷亡1000餘人,徐盛一看敵軍士氣低落,以迅雷掩耳不及盜鈴之勢殺將出去,黃射措手不及,又陣亡近千人,最後,以慘敗收場,以後再也不敢來了,至少離徐盛遠點。
徐盛和潘璋都是以勇猛善戰聞名,當個前鋒都是綽綽有餘,但是,在陸遜的戰術體系中卻被設定為前腰,這也使得我們對有些耀眼的前鋒人選產生了好奇。
究竟會是誰呢? txt小說上傳分享
37—07:防反,四三二一(2)
這位正選前鋒就是——孫桓。
有點名不見經傳吧?其實很多時候名氣和實力是不能直接劃上等號的,當然了,這些需要事實來證明,比如馮習等人就被證明,名氣和魏延們有差距,實力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
孫桓的老爸是孫河,一說本姓俞,吳人也,孫策比較喜歡他,所以賜姓為孫,列之屬籍,後為將軍,屯京城。 還有一種說法是孫堅族子也,出後姑俞氏,後複姓為孫。
不管怎麼樣,反正人家是正經八本的宗室。
孫河本人是循規蹈矩的,沒有太耀眼的地方,孫桓呢?在這之前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地方。
因為此時他才25歲而已,所有的才華還都是在訓練場上展現出來的,但是,陸遜和孫權大膽的把正印中鋒的大印交給了他。
好了,說到這裡,4321的主力陣容就此浮出水面:
門將——孫權;
後衛——張昭(中衛,DC),顧雍(中衛,DC),步騭(左邊衛,DL),朱治(右邊衛,DR);
中場——陸遜(三後腰之一,DM),朱然(三後腰之一,DM),韓當(三後腰之一,DM),另外還有,徐盛(攻擊型前衛,AML),潘璋(攻擊型前衛,AMR);
鋒線——孫桓(中鋒,ST)。
至於替補席上,我們可以給東吳列出一大堆人來,門將位置除外,浪費名額,剩下的找出7個人來實在是讓不少人鬧心:我比那些進入大名單的差哪裡啊?
比如後防線上的諸葛瑾、闞澤,比如中場的朱桓、呂範、潘睿、全琮等人,呂岱這樣的也可以隨時待命,總之,在這位置上是不缺乏合格的主力和替補人選的。
這裡面的潘睿值得關注一下,他本是劉備帳下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領荊州牧的時候,拜潘睿為治中從事,孫權佔領荊州之後,大家都搶著投降,唯有潘睿,效仿文聘,要臉不出來,最後被孫權從家裡炕頭上勸了出來——當時潘睿正趴在床上痛哭流涕呢。
被孫權一陣懷柔之後(主要動作是拭去他眼角的淚水等),潘睿終於掛不住面子宣佈投降了,而後,孫權很信任他,拜為輔軍中郎將,並且給予了統兵的權力——5000人哦。
替補席上的他主要可以打後腰和邊後衛步騭的位置。
鋒線替補則有小將丁奉。
好了,以上就是東吳這邊的18人大名單。
透過這個名單的構成(不管是主力陣容還是替補人選的搭配)來看我們知道,防守和進攻的奧義在於中場,本來應該是扮演一錘定音的中鋒反而成了肉盾,我們可以說他是無鋒陣容。
這是陸遜的一個偉大的創舉,給精妙絕倫的三國攻略獻上了一個嶄新的思路,在他之前,防守反擊不是沒有人玩過,不管是曹操還是周瑜,還是逍遙津的張遼,凡是處於弱者狀態下的人,都是先顧著防守強度絞殺對手的進攻,然後伺機發動進攻,這個時侯完成致命一擊的均是一位頂級殺手,即便是先發制人的張遼也是先進一球之後,然後鐵桶陣防守,最後防守反擊,再由自己趁亂出擊偷襲得手,也許過程有所不同,可是,前鋒在其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個得力的全面的前鋒,還是沒有超脫於傳統的防守反擊的思路。
但是,在這裡,陸遜卻把組織和進球的任務都交給了中場,準確的說是自己組織進攻,然後由攻擊型中場潘璋和徐盛完成最後一擊,作為名義上的中鋒孫桓,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扯動敵人的後防線,閃現空擋之後由後面的人頂上去,讓敵人猝不及防。
僅此而已,所以,此戰之後,作為鋒線上唯一一名人選的孫桓同志並沒有名揚四海,雖然也是出力不少,只不過,所承擔的基本上都是“炮灰”性質的而已。
本就不是一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