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3 / 4)

,喂得時機把握的好的話效果也是不錯,最後,屢次要求回成都休養的時候,當地百姓夾道惜別,返回的路上,每一處被他棒打+胡蘿蔔的地方百姓都出來告別,而且,最後戰死沙場的訊息傳來之後,一個個黯然傷心,甚至紛紛立廟祭祀。

由此可以看出,“以德服人”、“攻心為上”並非沒有做到,但是,諸葛亮有點剽竊他的下屬們了,做的最好的還是張嶷和馬忠這樣的地方官。

那麼,“以德服人”有什麼訣竅嗎?

沒有,如果非要找一個所謂的訣竅的話,那就是“將心比心”和“天道酬勤”。

日久見人心啊,做到這兩點是需要日積月累的,還是以馬忠和張嶷為例,

前者249年病逝,大約活了60—65歲,225年*朱褒開始直到病逝一共25年的時間裡,除了229—230年協助諸葛亮以及242年去成都述職留在成都暫時替代費禕處理政事(費禕出去打仗了,很難得的)之外,把全部的精力都留在了地方,直到7年之後,也就是延熙12年以安南將軍的身份病死於任上——“鄧芝在東,馬忠在南,王平在北境,鹹著名跡”可不是吹牛逼吹出來的啊。

張嶷和他差不多,在當地有那麼高的民望是因為他“在郡15年”,至於為什麼強烈要求回成都休養,是因為他實在是熬不住了,“風溼固疾,至都浸篤,扶杖然後能起”,已經風溼關節痛到了必須拄柺杖的地步,可見當地的環境是多麼的“鍛鍊”人啊,如果他以一個健康身體,以一個更年輕更旺盛的精力,還會戰死沙場嗎?

南中,耗費了不多的幾位軍事將領的大部分好時光,這是不是一個間接的蜀漢帝國的損失呢?姜維後來的北伐很難找到一個可靠的助手,都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蜀漢不是沒有人啊,而是被人羈絆住了。

羈絆住的就是被諸葛亮吹噓為“攻心為上”俘獲籠絡住的少數民族,有一段時間馬忠不是被調往了漢中前線嗎?為什麼又給調了回去呢?就是因為他走了沒有多久,地方上的部落領袖劉胄叛亂,而代替他的張翼根本就無法彈壓,不得已又把馬忠給派了回去,而馬忠迅速的平定了這次暴動,所以,就留在了那裡,“處民夷之間”,而張翼這個二號混子得以脫離苦海,跟在諸葛亮後面混資歷,延熙元年入為尚書,後來拜為徵西大將軍,屢次消極對抗姜維的北伐雄心,景耀2年更是拜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最後在成都*中被亂兵所殺,“死得其所”啊——我差了一下資料,徵西將軍和驃騎將軍都屬於九品中正制中的二品大員規格,僅次於一品的丞相和大將軍,牛啊!

不好意思,說的有點激動了,諸葛亮除了橫徵暴斂從地方要快錢,以及徵收鹽鐵和軍用物資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徵收兵源。

這些少數民族雖然戰術紀律比較差,但是,那是因為缺乏管教,單論身體素質和單兵作戰能力,還有頑強的作戰風格的話,絕對是很優秀的,而且,連遭敗績之後,蜀漢的軍力已經從巔峰的200000人左右跌落到現在的100000(關羽丟了60000到80000,劉備扔了70000,就算是徵兵了,恢復了一些,但是人口基數有限,所以南征之時也就是恢復到了100000左右而已,諸葛亮想拿出多於25000人以上的部隊前去作戰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漢中的30000打死也不能動,那是防禦曹魏的最低標準,再扣去各地的鎮守兵力,諸葛亮只能拿出20000人而已),所以,必須要從這裡補充強有力的兵源,同時也可以削弱他們的造反力度,能打仗的都被我給抽走了,看你還怎麼暴動!哼哼!

“蜀漢亦移南中萬多家勁卒、青羌到蜀地,分成為五部,號為‘飛軍’”,把其中一部分差勁的(那也是素質不錯的)留在地方政府軍中,剩下的精銳大約8000—10000帶到前面去打仗,這就是名揚天下的蜀漢後期特種部隊——無當飛軍的來源基礎。

有關無當飛軍,這裡只是一個開始,在日後的諸葛亮北伐和姜維北伐以及對當地武裝的叛亂中還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的。

所以,後來南中叛亂弱了許多,馬忠等人*難度係數降低也並不全是“以德服人“造成的,這麼一個釜底抽薪的辦法實在是太妙了,一箭雙鵰,既可以增強自身的力量,也可以削弱敵人。

以上就是在下透過對一些資料的分析,對諸葛亮南征一事做了一點自己的觀點的闡述,也許對諸葛亮的光輝想象有所磨損,但是,我還是比較理直氣壯的,因為至少是有史可依,如果哪位涼粉對在下的觀點不滿,那麼請列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