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北伐的時候把鄧芝帶在了身邊,拜為中監軍,揚武將軍——這個時候,163年出生的鄧芝已經是60歲了(應該沒有算錯吧),算得上是大器晚成吧?算命大師張裕的推測倒也是不太離譜,誰讓當初算的時候都已經快40歲了呢?一個40歲還沒有混出名堂的人說他70歲還可以當大將軍,這可是絕對的冷門啊,所以說,並不是什麼時候都是出名要趁早的哦!
跟在諸葛亮的後面摸爬滾打還不是鄧芝一生中的巔峰時刻(《見龍卸甲》裡面和韓德抱著同歸於盡那就更是扯王八犢子了),諸葛亮死後,遷為前軍師前將軍,領兗州刺史,然後就是以年近70的高齡就任江州軍區司令員——從側面也證明了蜀漢確實無人啊。
把鄧芝放在江州還是為了提防孫權,因為看上去這些年吳蜀兩家一直是和睦相處,但是,一直是暗流湧動,完全不設防那是不可以的,就像之前我國和前蘇聯不還是稱兄道弟的,說打還是打起來了?
而鄧芝,一向為孫權敬重,把他放在這裡,也可以起到一個震懾作用,畢竟孫權這些年來的確是一直很看得起鄧芝,經常贈送一些禮物,很貴重的禮物——雖然孫權此舉有拉攏腐蝕之嫌,可是,鄧芝卻奉公守法,身正不怕影子斜,這些東西怎麼處理的不得而知,反正當鄧芝死的時候是家無餘財,平日裡連老婆孩子都不免餓肚子,也算對得起政府了。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直到80多歲了,鄧芝還親自率軍出征*涪陵地方暴動,精力充沛可見一斑。
——有關鄧芝的死也是很有意思,《華陽國志》記載了這樣一件民間傳說:
出征涪陵的時候,半道遇見了一隻猿猴,鄧芝喜歡射弩(不愧是跟著諸葛亮出來的),於是就即興打獵,結果,中弩的猿猴拔下弩來,就地敷藥療傷,深受感觸的鄧芝仰天長嘆:缺德啊我,看來我要死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鄧芝看見一隻母猴抱著兒子在樹上悠哉遊哉的待著,鄧芝舉起弩便射(還真是賤啊,總是和猴子過不去),射中了母猿,兒子一看趕忙把箭拔了出來,替老媽療傷,鄧芝一看,把武器扔到了水中,仰天長嘆:缺德啊我,看來我要死了。
以上不過是傳聞而已,僅供參考,反正沒有多久,鄧芝還真的死了,快九十了,也到歲數了。
做了二十多年的大將軍的鄧芝比較臭屁,誰也不服,就連費禕這樣級別的都是躲得遠一點,只有姜維,這位諸葛亮提拔起來的另一位青年才俊和鄧芝處得來(這兩位都是不治產業,靠著基本工資過生活)。
這裡面說鄧芝有點多了,就是想湊正說完而已,前面提到孫權和蜀漢一直暗流湧動,一旦時局有變就馬上做點小動作出來,比如諸葛亮剛死,馬上就在巴丘增加了10000大軍,而且比較無恥的開了新聞釋出會,聲稱為了防止友邦被曹魏趁機鯨吞,而出兵支援。
其實孫權就是想趁機撈一筆而已,所以,劉禪馬上做出應對措施,增添了永安守備軍10000人,以備非常,同時,派遣使者宗預出使東吳,探探口風。
宗預履行的就是當年的鄧芝的職責。
——有點跳躍時空了,反正是一個性質的話題,索性一併說了吧。 。。
38—16:修好,再次合縱(7)
宗預歲數也不小了,資歷也很老,作為荊州幫跟著張飛打進益州,後來就是跟在諸葛亮身邊,此次來到江東之後,又被孫權厚顏無恥的先發制人了:先生啊,我很好奇啊,按理來說咱們兩家一直是和平共處,好的就像一家人一樣,但是聽說你們這次在永安增兵,這究竟是為什麼啊?我好怕怕啊。
這就不是先發制人的外交策略了,而是厚顏無恥,倒打一耙,面對這個無恥之徒,宗預坦然的說道:不知道啊,我只是按照慣例前來出使的,至於什麼東吳增加巴丘的邊防警衛部隊10000人,什麼我國增加永安的警衛部隊10000人之類的,都只是根據形勢的變化而做出的應對而已,沒有什麼必要放在桌面上討論,這和我沒有關係。
一句話就把孫權給噎回去了,讓這位混世魔王佩服不已,於是,吳蜀邊境的緊張局勢又被化於無形——後來對待宗預和對待鄧芝一樣,又是送禮,又是大加口頭褒獎什麼的。
兩人最後一次相見的時候,孫權很動感情的對宗預說:您歲數大了,我也快不行了,此次一別恐怕以後不能再見了啊。
宗預倒是很冷靜,回答道:我年紀大了,以後再出使的機率不是很大了,但是希望您能謹記,咱們的國力都比不上曹魏,所以吳國不可無蜀,蜀國不可無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