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3 / 4)

就給你一個面子吧,於是,圍城架勢開始鬆懈。

叛軍一諾千金了,自然正中李恢下懷,一直在城中默默盯梢的他一看鐵桶陣鬆懈下來,馬上率領準備多時的蜀軍突然出擊,大破敵軍,一戰定乾坤之後,李恢率軍南至盤江,東接牂牁郡。

於此同時,馬忠軍也順利在且蘭打敗朱褒,進而與李恢軍會合。

政府軍連戰連捷,也讓叛軍內部進一步分崩離析,雍輳б馴桓叨ú殼��保��舊先�笫屏ρ滔�粕⒘恕�

也就是說,我們的諸葛丞相所謂的南征,主要面對的就是歸附於反叛軍主力的當地夷民,戰鬥力指數又下滑了一個檔次,而李恢等人的順利進展程度也說明,這些反叛軍等同於烏合之眾。

所以,諸葛亮的南征除了深入敵軍腹地之外並沒有太多的困難之處,非要找一些困難的話,就是“深入不毛之地”,否則的話也不會連個拿得出手的副手配合自己,畢竟,這是我們的諸葛丞相真正意義上的單獨指揮作戰,按照他老人家的謹慎風格,會在這一次,不,是在這第一次戰鬥中押上自己的全部前程嗎?如果失敗了或者沒有完成使命的話,不僅剛剛穩定的蜀漢政局會再度動盪,也會讓自己的政治威信降低到冰點。

所以,諸葛亮是輸不起的。

至於面對王連等人的善意勸解,諸葛亮所謂的回答,“慮諸將才不及已”更是令人寒心的話語。

這有點託大了吧,單就軍事才華的話,魏延比不上嗎?趙雲的套路和他差不多,又有很多的實戰經驗,而這種出戰規模(20000人撐死)以及對手檔次(少數民族反抗)還是應付得了吧?何況李嚴不行嗎?之前也*過幾次了,很不錯的表現,憑什麼說從來沒有出現在第一線的諸葛亮就一定比他們強?

結合諸葛亮的一貫處事風格(謹慎)以及蜀漢現存的軍事將領質量來看,只有一種可能促使他如此的“冒險”,那就是:本次作戰難度係數很低,即便是自己初次上陣,也可以差不多擺平。

——對手只不過是代號為“孟獲”的猛男一人或者幾人而已。

39—07:南征,歷史塵沙(7)

再次重申一下我的立場——被羅貫中在各種資料+自己的臆想編纂出來的七擒孟獲只能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在他那裡佔據了重要地位的“七擒孟獲”實際上是可以被一筆帶過的。已經屬於打掃戰場階段了。

真相就是,諸葛亮的對手不過是散落在幾個地方的叛亂部落而已,不管是作戰素質還是部隊數量都是少的可憐,這裡可以參照一下叛軍主力的被降服過程,被殲滅的順利說明他們的三支部隊在數量上只會少於蜀軍總數,大概是20000人左右(撐死),而呂凱以地方守備兵,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可以頂住壓力也說明這些反叛軍缺少最起碼的攻堅力量(戰鬥力和戰術思維都很匱乏)。

至於李恢的被圍困則說明了這些反叛軍的“可怕之處”,那就是忽悠起當地群眾對蜀漢中央的仇視,然後聚眾鬧事,看上去人數眾多民怨很深,但是,實際上呢?都是烏合之眾,李恢出擊之後擊潰其中主力一部,其餘部分馬上全部一鬨而散,再也組織不起有威脅進攻。

叛軍的主力戰鬥力尚且如此,那麼依附於主力的地方武裝呢?更是不值一提,“孟獲”們其實就是一些多則千餘,少則幾百的酋長而已,如果我們找不到確鑿的證據有“孟獲”的存在的話,那麼是不是也可以推測有那麼5到6個的部落首領被諸葛亮*,這個經過口述傳說逐漸形成了後來所謂的“孟獲”呢?

而這似乎也可以解釋兩個現象:

1——陳壽在正史中對諸葛亮南征一筆帶過,畢竟時間也很短,真正的作戰時間不過4個月左右,所以,其中發生的戰鬥都是一些小型的,一觸即潰的戰鬥而已,“孟獲”是不存在的,因為這些本就弱小的力量根本就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部落首領進行統一的指揮和部署,而是各自為戰,結果就是被各個擊破了;

2——“七擒孟獲”,其實就是分別殲滅了幾個叛亂的部落,俘獲了“7”個代號為“孟獲A”——“孟獲G”的猛男酋長,然後好言相待,“以德服人”,最後完成了那個所謂的“攻心為上”的戰略方針。

當然了,以上有關“孟獲”的無聊情節只是我的個人猜測,歡迎拍磚,如果哪位老大有了確鑿的證據,歡迎批駁指正,不勝感激。

總之,所謂的南征,其實是分為兩個階段,

其中第一階段才是工作重點,因為三大豪強不僅實力相對來說比較雄厚(大約150000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