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兩個邊路同時大舉壓上進攻的話也不行,就算回防及時的話也會被人有機可乘,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由其中一個邊路主攻,或者是輪流進攻,既可以讓敵人疲於奔命,顧頭不顧腚,又可以來個神出鬼沒,讓人防不勝防,最後,還可以節省體能,不耽誤防守。
這裡面張飛是主攻的邊路大將,馬超側重防守一些,當劉備敲定攻擊計劃之後,張飛隨即率領本部一支10000人的軍隊從閬中開拔至江州,準備配合劉備發動攻勢。
以上是劉備在防守端做的努力和兵力部署,可以說考慮的還是不錯的,主要抓防守的同時也考慮到了兼顧進攻。
但是,這些都還不是夷陵一戰的焦點所在。
畢竟,能不能實現自己的戰略計劃,關鍵是看攻擊端做的怎麼樣了,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劉備陣容裡面的中前場組合。
36—08:制霸,四三三↑(2)
433陣型中,中場三人組作為攻防轉換的樞紐,是十分重要的,這一仗打得怎麼樣,攻守是否平衡,就看這三位排程的怎麼樣了,其實這是廢話,得中場者得天下,什麼陣型都是中場極為重要——我的國際米蘭啊!
廢話少說,三人組中,劉備劉玄德,自然是不二人選,而且,他是主要負責組織進攻的,所以,為了保證攻守的平衡,必須有人保護劉備,充當中場的絞肉機:
——他的兩則的大將均是以防守攔截為主,即斷下球來交給劉備,再由劉備策劃進攻。
這兩位副手分別是誰呢?
首先就是黃權,其次是魏延。
黃權的任務是什麼呢?
劉備拜他為鎮北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