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推進,徐晃根本就沒有遭到任何頑強的抵抗,造成這一惡果的,就是因為關羽在第一時間收縮兵力,以免被各個擊破,本來是好事的,可是,偃城的守軍連起碼的抵抗都沒有也擾亂了關羽的守備計劃,無法相應的做出調整。
而徐晃,作為久經沙場,嗅覺敏銳的戰將,顯然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同樣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還有曹操,突破偃城的順利,也讓曹操及時的修正了自己的計劃和指令,原來不是說要和大部隊一起行動嗎?不了,第二道公函隨即送到:公明將軍啊,就拜託你了,你全權指揮吧。
這也說明曹操已經出動了,距離第一現場不是很遙遠,所以才可以及時的做出調整。
關羽,危矣!
33—10:終結,麥城悲歌(1)
受到了久違的勝利的鼓舞之後,為了加重徐晃取勝的籌碼,曹操隨即下了一道命令:將前來支援的第三梯隊,也就是殷署和朱蓋的十二營人馬編入徐晃的作戰序列,隨時聽從公明將軍的調遣。
這樣一來,局勢立刻發生了變化,畢竟關羽所部全盛時期不過40000人而已,連續作戰之後,不僅疲憊,而且也有了大量的戰鬥減員。
而徐晃呢?此時此刻已經擁有了不下20000人—30000人的作戰部隊,大概是3個師左右。
好在此時城中的曹仁所部,連日血戰之後已經不足5000人了,拼的筋疲力盡,根本就無力組織反衝鋒,不然的話來一個裡應外合,憋在中間的關羽可就麻煩了。
佔盡優勢,並不代表徐晃就會大大咧咧的往裡衝,這不是智慧型武將的風格,手中掌握的牌越好越是冷靜的尋找敵人的漏洞,這才是徐晃最喜歡的事情。
經過研究和偵測,徐晃發現,關羽所部主要集中在兩個地方,一個是四冢,一個是圍頭,這其中圍頭又是中心所在,乃是關羽指揮部的駐所。
把敵人調動起來跟著自己的思路走,於是,徐晃做出了佯攻圍頭的態勢,但是,那只是一支佯攻部隊而已,甚少做什麼動作,與此同時,主力之一部已經向四冢營寨發動了猛烈進攻。
眼見得那裡火光沖天,殺聲四起,關羽無奈,哪怕這個時候還在給《春秋》作批註(開個玩笑),也要放下前去營救,所以,他急衝衝的集中了馬步軍5000人,一個旅又一個團的兵力前去支援。
但是,前去的途中,遭遇了曹軍真正的主力的伏擊——徐晃親自率領的精銳。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圍點打援嗎?
當然,不過這個和關羽上不上當沒有任何的關係,難道關羽面對敵人的猛攻,還能不去支援嗎?四冢的戰力部署可以頂多長的時間他自己是心知肚明的,對手又是徐晃這個級別的選手。
透過關羽親自帶隊來看再次折射出了一個尷尬的現狀,他沒有一個得力的軍事助手,什麼都要自己親自上陣,指揮攻城要打,解決外面的援軍還是要他。
5000的軍隊能幹什麼?連續的得手之後,徐晃不論是總兵力還是區域性戰場上的部隊人數,都是佔據優勢的,蜀軍的劣勢無法扭轉了。
所以,倉促應戰的關羽,在頂了一段時間之後,看看不妙,再這麼打下去,別說營救四冢了,自己的這支人馬都要報銷,所以,只好主動撤退。
別因為這個有點狼狽的動作就看不起關羽,要知道,他已經快60了,徐晃呢?50剛出頭而已,馬爾蒂尼被安貞煥羞辱都是有情可原,何況此時的徐晃本就是巔峰時代的維埃裡角色。
但是呢,徐晃雖然和關羽有故交,還是沒有念及舊情,所以發出了“斬關羽,賞金封侯”的軍令,弄得關羽很是吃驚,拜託,我也算是你的大哥了,居然說這種話來落井下石,太不給面子了吧?
“此乃國事”。
33—11:終結,麥城悲歌(2)
公私分明。
這是徐晃的回答,然後,他本著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對關羽窮追不捨。
他知道,不能讓烏龜縮排龜殼裡,這是最好的跟進殲滅機會,於是,跟著關羽的敗軍殺進了圍頭大營。
這一下子可就沒有辦法防禦了,敵我不分啊,一時間,蜀軍軍心大亂,紛紛潰敗,不少人都投河而死。
關羽一看大勢已去,知道拿下樊城是不可能的了,四冢防禦帶已經被突破,圍頭眼看不保,只好守整敗軍,集合圍困樊城和襄陽的軍隊一邊抵抗一邊向江陵撤退——從這個軍事撤退路線可以看出,吳軍的保密工作做的極其出色,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