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直到這個階層逐漸腐化,完全喪失了自我造血輸送人才的功能之後,九品中正才隨之廢除。
但是,被廢除,已經是隋唐時候的事情了,取而代之的是考試製度。
所以,我們今天鄙視考試是錯誤的,這種制度本身沒有問題,因為它做到了相對的公平,我們應該鄙視的是教學方法和促使考試體制陷入僵化的某個利益集團。
說的有點遠了,世家大族的絕對壟斷地位形成會產生什麼後果,難道曹丕和陳群不會覺察到嗎?
當然會了,但是,這是一個過程,它的弊端完全爆發還需要一段時間,這不是他們這一代人要操心的事情,之所以要將之制度化,僅僅是為了眼下而已——篡漢。
沒錯,這是陳群為曹丕謀劃出來的九品中正最大的功效,他要為曹丕“名正言順”的逼迫漢獻帝讓出皇帝寶座積累儘量多的選票和來自底層的呼聲。
底層的呼聲來自哪裡?當然不是勉強可以填飽肚子的老百姓,實際上他們也不關心誰當皇帝,只要那個皇帝沒有苛捐雜稅,沒有橫徵暴斂,他們就知足了,所以,這個呼聲還是來自官場上的公務員們,這是他們的統治基礎——就像今天我黨無比重視對公務員隊伍的扶植和拉攏一樣,雖然裡面的混子比較多一些,但是,在經濟危機之下,各種待遇不降反升,都是最好的表現,與之相配套的就是公務員熱越來越重,所以,我們不應該鄙視那些冒著1:3000甚至更高比例的獨木橋也要上的人,真正要反思的是背後的心態與無法明言的政策。
不好意思,一激動又憤青,借古諷今了,接著九品中正來說事。
“底層呼聲”群體都是如此之高了,那麼擁有投票權的呢?那都是在地方和中央一言九鼎的人,曹丕要想合法篡漢,那就必須拉攏這裡面的絕大多數站到自己的立場上來,所以,這就是政治交易的另一個部分組成。
——我曹丕既然讓你們擁有了世襲的把持社會資源,那麼,你們是不是也應該做點什麼出來呢?是不是應該對我下一步做的“篡漢”行為有所表示呢?
曹操之所以無法在有生之年當上皇帝,就是因為他始終無法籠絡這裡面的絕大多數選票。
——這和軍事上的成功與否沒有任何直接關係,至少,軍事成功不能代表全部,荀彧為什麼會死?崔琰為什麼會死?毛玠為什麼會被罷官?就是因為他們阻撓了曹操爬上皇帝寶座,他們雖然遭遇了挫折,但是,反過來看,也讓曹操感受到了無限的阻力和壓力,最終無法邁出那一步來。
但是他們三心二意的對待曹操了嗎?沒有,而且還是死心塌地的為曹操賣命,立下汗馬功勞。
做的是人格分裂的事情嗎?不是,他們是清流領袖,既有超乎常人的成功慾望,也有一個明確的道德標尺,輔佐曹操,也是為了透過曹操的手匡扶漢室。
——這種心態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盡心輔佐了曹操十幾年後,一旦曹操有了明目張膽的侵權行為之後立刻站出來反對的“反常”行為。
其實,這一點都不反常。
一直觀察父親的曹丕自然會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這的確是一個難題,難在如何把這些手中握有關鍵選票權的大族拉攏過來。
他們自詡為道德君子,他們自詡為聖人的化身,他們不缺權力,他們不缺金錢,如果他們想要女人的話,只需要放下架子而已。
曹丕能給的不多,也就只有這個了。
——沒有錯啊,就是用九品中正的方式,讓他們對政府公務員,對官吏選拔之權,對政府資源形成一種家族式壟斷。
聖人也是人,何況他們還不是聖人,九品中正,可以讓他們在無後顧之憂了。
於是,後果如何我們就可想而知了:
大多數人都倒向了曹丕,對於他在做出什麼極端動作,都採取默許的態度。
這就是九品中正制的全部意義,曹操在內涵上做到了極致之後,曹丕水到渠成的將之進行制度化,也就有了最大的“選票”和“民望”。
下一步,就是逼宮了。
35—01:下臺,末代皇帝(1)
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
曹操病逝=曹丕上位=?
初平四年,興平兩年,建安二十五年,三十年過去了,掛名的皇帝做了三十年,十歲登基,現在,漢獻帝已經不是世人印象印象中那個在董卓面前出彩的睿智少年了,而是幾近四十不惑的中年人。
三十年的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