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羅賓這地方大多數有水的地方一樣,按照當地的傳統,凡是有水的地方,總能在上輩人那裡聽到一些神神怪怪的傳說,這白沙浦在當地人的傳說中,曾經出過一頭蛟,在這裡興風作浪,後來一位仙人路過此地,便將那頭惡蛟收服了,白沙浦從此也就風平浪靜了。這個關於白沙浦的傳說,是那個撐船的船老大說的,那個船老大戴著一頂草帽,穿著一間白色的背心,深灰色的褲子捲起了庫腳,就那麼赤著腳站在船頭上,那一根竹槁在他手裡輕巧的翻轉著,龍烈血他們坐的小船就如同下了水的魚一樣靈活自在。龍烈血他們就一邊聽著船老大說著白沙浦的故事,一邊欣賞著眼前的景色,小胖和瘦猴總是在抬槓,兩人的話總是能把範芳芳和任紫薇逗笑。
聽著船老大的話,瘦猴他們在嬉鬧,而龍烈血卻想到了許多:這大概是ZH國人的一個特點吧,舉凡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甚至大泉出處,總會有這麼一些傳說,這些傳說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會和龍沾上點什麼關係,即使沒有龍,那麼也會有那麼一些龍子龍孫蛟怪鰲精之類的東西出來撲騰一下。ZH國人都以龍的子孫自居,這種情感,很多外國人都理解不了,這也難怪,同樣是龍,在ZH國,那是可以翻天覆地無所不能的聖物,象徵著威嚴,力量,權力與不可觸控的尊嚴,而在國外,那只是一些長著翅膀會噴火的蜥蜴而已,白白辱沒了“龍”這個字眼,它的力量與尊嚴,大多數情況下是用來增添傳說中屠龍勇士的光輝。這是東西方不同民族之間演繹了數千年之後的文化差異。ZH國人的主流思想是強調人性本善,所以中國人都是先敬神,後敬己。西方的主流思想是強調人性本惡,所以他們都是先敬己,後敬神。前者,在人們“敬己”的時候,原本那高高舉起的“神性”便淹沒在世俗的洪流當中,再也找不到。後者,卻在洶湧的世俗之中尋找出被淹沒的“神性”,然後把它高高舉起。ZH國的儒家和道家,一個入世,一個出世,ZH國人崇拜龍,儒家於是把皇帝尊為“天子”,名日:真龍,儼然以“龍”在世間的代言人自居,用國人對龍的崇拜來鞏固帝權,踐踏萬民。ZH國人崇拜龍,於是道家把龍屈尊為小神,以顯大神之位,用國人對龍的崇拜在這裡鞏固神權,漠視蒼生。在由龍的權威所鞏固的帝權與神權之間,國人卻沒有享受到他們所崇拜的龍的威嚴,力量,權力與尊嚴,反而,他們崇拜的東西卻離他們越來越遠,自漢至唐,以儒道兩家之言為主體的漢族華夏文明逐漸衰落,先有五胡亂華的百年之禍,後有大唐千年未見之盛世毀於旦夕之間的亂變,這是歷史為華夏子孫敲響的一記警鐘——“神性”的泯滅伴隨著的通常是“奴性”的產生與信仰的淪喪。至宋,靖康之變是以漢族為主體的華夏文明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至明,又有土木堡之變,宋明兩朝都可以算得上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帝國,可兩代皆為當時的外族所滅,就連皇帝都被外族擄了去,即使放眼世界歷史,這樣的事也很罕見,用龍作圖騰的華夏文明已經不可逆轉的在走著下坡路。至清,同屬於冷兵器之間的對決,起於關外白山黑水間的女真人,硬是憑藉著八旗之力將無論是資源、土地、人口都是其十倍以上的一個龐大帝國征服,這說明了什麼?……而在歐洲,同樣經歷過各種各樣的戰爭,同樣經歷過外族的入侵,王朝的更替,還有那上千年中世紀的漫漫時光,也同樣是在神權與及王權的雙重壓迫下,那些慣於先敬己,後敬神的人一樣在黑暗中醞釀著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曙光,那是一股可以將整個歐洲大陸的齒輪快速推動運轉起來的巨大力量。
這樣的對比,又說明了什麼呢?
龍烈血在思索著。
“快看,一條魚!”
任紫薇興奮的喊叫聲一下子將龍烈血的思緒拉回到了現實當中。
第三十七章 遊湖
那是一條白鯧,大概有一支筷那麼長,正自由自在的在一蓬翠綠的的蓮葉下游弋,在它的旁邊,是在水中擺動起來就如楊柳在春風中搖曳著的水草,任紫薇剛想水中一伸手,那條魚也機警,尾巴一搖,鑽到那些絮狀的水草中就不見了。
“呵……呵……,姑娘,你別看見魚就想要撈,小心掉下水去,這裡水清,好多魚你看著一伸手就能夠到,其實呢,它在水裡藏得深得很呢!”船老大憨厚的笑了笑,好心的提醒了任紫薇。
“有人掉下去過嗎?”任紫薇好奇的問了一句。
“呵……呵……怎麼沒有呢?要不怎麼讓你們穿救生衣呢?要是遇到不會水的,在摘花或者拿魚的時候掉了下去,那可麻煩得很!”
“說的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