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僚作風極盛的人事等主管部門手裡透過相應的職稱評定是一件多麼繁瑣的事情,因為有了初級播音員的職稱,此前從來沒有評過任何職稱的彭佳,就一直混在了播音員的隊伍裡。
而隨著後面人事工資制度的改革,當事業單位的績效與職稱掛鉤在一起時,職稱顯得愈發重要,彭佳若想回頭重新評記者系列職稱,又得重新開始,不光有獲獎檔次的硬體卡著,還有年限的間隔更是一隻攔路虎,彭佳遂安心在播音員隊伍裡駐紮了下來,主持一檔夜間收視率極低的讀書節目。
2018年,彭佳已經40歲了,這個年齡,對於新聞工作這碗俗稱青春飯的行業來說,算是遲暮之年了。
40歲,如果對新聞記者來說是遲暮之年,對於一個非專業的主持人來說,幾乎是垂垂老矣,行將就木。
隨著臺裡近期年輕主持人的湧入,就邊一向淡定的彭佳也隱隱嗅到了崗位即將不保的氣息。
這種直覺在局辦公室主任遞給她的一紙黑白公文上成為現實。
公文曰:擬撤去彭佳同志《讀書》欄目主持人職位;由錢可兒同志接任《讀書》欄目主持人職位,錢可兒同志還兼任《讀書》欄目組組長。
彭佳對於自已被從這檔收視率極低的欄目撤去職務原本並無怨言,但新進的主持人___90後的錢可兒不僅接替了她的欄目,還多出了個欄目組組長的名堂,這才刺傷了她的自尊心。
這檔《讀書》欄目,是針對文學愛好者等高階少數人群設立的,節目的發起人是原來的市委宣傳部長兼市作協主席王亞軍。王亞軍由於本身也是個文學愛好者,為了鞏固和發展文學陣營,於是指示市廣電局開闢了這個吃力不討好的欄目。
專業的主持人誰也不願意主持這樣既要有深厚文學功底、又沒有什麼收視率的欄目。在大家一番推託之後,最後,這個欄目的主持人就順理成章地落到了彭佳身上。
欄目的播出時間是在每週日晚的半夜12點,在電視臺屬於垃圾時間段,主要採訪全市、乃至全省一些知名的不知名的作家、文學愛好者,介紹經典書籍貫,提供新書資訊,同時也為一些有潛力的新作者提供面向讀者介紹自已作品的平臺。
由於節目以介紹純文學為主,在這個網路快餐文化風靡的年代,自然收視率極低。但所幸的是收視群體卻一向很固定,也有一批固定的粉絲。
據彭佳瞭解,這些粉絲還都是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針對時下小年輕喜歡網路文學輕傳統文學來說,這群固定的粉絲一般都是在八十年代初期文學熱潮席捲全華夏國時的受影響群體。
作為那個時代的文學愛好者,這個群體都是一群有思想、有能力的熱血青年。隨著時間的推移,作為當時的精英份子,只要能抓住時代賦予的機遇,大部份人都能混得不錯。而不管從事什麼行業,純文學的根已經深深紮在他們的心底了,因此,這檔節目就在這群粉絲的支援下,一直慘淡經營著。
而現在,廣電局在沒有先期通知的情況下,將她一舉換掉,還弄了個風格迥異的90後小年輕擔任這麼一個需要文化底蘊的欄目的主持人,並且還封了她一個組長的職務。掛上這樣的職務,相當於中層幹部,能享受種種中層幹部的待遇,在資金檔次、績效加分上都與普通工作人員有所區別。
錢可兒來廣電局不過一年,之前也沒有正兒八經地主持過什麼節目,而為這檔節目延續做過最大貢獻的彭佳卻這麼被人棄如蔽履,她心裡的滋味可想而知。
彭佳捏著這一紙公文,對著衛生間的鏡子看著自已的臉時,才發現恍然間自已已經華髮早生,在電視這個吃青春飯的殘酷行業裡,自已的確已經失去與年輕、漂亮的主持人競爭的資格。
雖然公文不長,但彭佳卻仔細反覆地看了幾十遍,在這薄薄的紙頁裡,自已的青春年華已經被吞噬,公文上,甚至連自已未來的去向都懶得提及,就象一塊被咀嚼過的甘蔗渣一樣,被徹底無情地拋棄了。
還沒有到下班時間,但彭佳知道,從此再也不會有人關注她是否準時上下班了,這裡,已經沒有她的位置了。彭佳披上外套,在如涼水般迎面潑灑過來的秋意中,恍惚地穿過大華市廣電局大門前車水馬龍的街口,又迷迷糊糊地繞過不知道幾個街口,就在經過一條馬路時,悲劇發生了,一輛疾馳而過的賓士車將她撞飛了。
在被賓士車撞得高高拋起的一瞬間,彭佳看到,賓士車裡有兩張熟悉的臉,看著她飛起的身形,這兩張臉驚惶地變了形。
彭佳一點都沒有感覺到痛,她的意識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