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3 / 4)

小說:高科技軍閥 作者:塵小春

,為首的一名軍官手裡拎著一支帶有彎彎彈匣和蜂窩狀槍管的怪槍,來到了薑桂珍的面前,薑桂珍執槍立正,闆闆地向他敬了個軍禮。

軍官和善地笑了笑,舉手回禮,他的目光隨即落在了站在薑桂珍身邊的劉德升和陶詩詠身上。

“小姜,這二位是?”

聽到對方話裡明顯的四川口音,劉德升不由得微微一愣。

“這兩位是學生領袖,也是來幫咱們的。”薑桂珍笑了笑,給劉陶二人介紹道。

“領袖可是不敢。”劉德升謙遜地一笑,向這位軍官伸出了手,和他握了握,“在下劉德升,草字潤澤,這位是同學陶穎,草字詩詠,我們都是湖南學生聯合會的,她是會長,在下忝為幹事。”;

聽了劉德升的介紹,陶詩詠又恢復了往日的自信和從容,她微微一笑,上前落落大方地和那位軍官握了握手。

“我姓朱,名岱真,草字文德,和這位小姜姑娘一樣,都是贛軍。”這位軍銜為陸軍少校的贛軍軍官看了一眼薑桂珍,似乎不太願意介紹自己的具體軍職,“是專門來這裡打張敬堯和唐天喜的。”

“太好了我們就盼著你們能來呢”陶詩詠高興地說道。

“總算等到小楊將軍出手了。”劉德升也笑著說道。

聽到劉陶二人的話,朱岱真的臉上不自覺的現出了一絲尷尬之色,而薑桂珍的眼中卻滿是揶揄的笑意。

“是啊,光出動飛機就能把他們全都炸飛。”薑桂珍笑著說道。

“想不到這飛機的威力,竟至於強大如斯。”聽了薑桂珍的話,劉德升也感嘆道。

朱岱真看著天空中已經變成了黑點的轟炸機群,感慨地點了點頭。

“有了這飛機的掩護,再打不死張敬堯和唐天喜,可就說不過去了。”

1918年冬,由於北京政府在洶湧的湖南民意麵前,仍然擺出一種置若罔聞的態度,對張敬堯唐天喜為禍湖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讓一直致力於“和平驅除張唐”的湘籍士紳、學乃至普通民眾對北京政府徹底絕望,終選擇了“武力驅除張唐”的道路。1919年初,在湖南民眾的支援下,只有不足萬餘人的一支湘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先後將張敬堯和唐天喜所部10餘萬北洋軍打得屍橫遍野,潰不成軍,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少有的奇蹟,令一直關注中國國內局勢的外國觀察家們吃驚不已。

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這支湘軍能夠如此的以少勝多,很多人認為箇中原因正在民心:張敬堯唐天喜部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湘民憤恨以極,以各種方式打擊張唐匪軍,民眾自發的截斷交通,奪取張唐匪軍輜重,使其腹背受敵,不得不迅速退走;而在張唐匪軍遭到湘軍猛攻之後,北洋系其他部隊礙於輿論,沒有一個人敢公然站出來支援臭名昭著的張敬堯和唐天喜,使張唐匪軍外援斷絕;而湘軍所到之處,民眾則主動以各種方式進行支援,湘軍人數雖少,但因為有了民眾的支援,可以源源不斷的得到各種補給,實力不斷的壯大,終得以戰勝強大的張唐匪軍。。。

多到,地址

id=〃booktexts〃》

(一百九十七)民權是爭來的,不是送來的

�1�7湖南《大公報》的記者如此評價此次戰爭:“(這場戰爭)並不是我們湘軍的幾千多條人槍戰勝了在數量上佔有絕大優勢的匪軍,而是我們三千多萬湖南人民戰勝了兩個民賊張敬堯和唐天喜。”

對於這樣的說法,很多人贊同,但也有不少人指出,這一次能夠在短時間裡輕易的達到“驅除張唐。”的目的,和鄰省江西的大力支援是分不開的。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在本土湘軍屢戰不利的時候,突然出現的那支打著“護民軍”旗號的湘軍,其實就是原先贛軍當中的湘籍官兵。正是這支雷霆救兵的及時出現,才扭轉了這場戰爭的戰局。

一些觀察家們指出,這支軍隊裝備有相當數量的“花機關。”槍,還擁有迫擊炮和火箭炮等先進武器,“彼(指護民軍)人數雖少,然武器先進,火力強大,每與匪軍接戰,皆可以一當十,其勢如狂風暴雨,匪軍皆不能擋。且又有民眾死力相助,故能得奏大功………”

而一些外國觀察家們也贊同這種觀點,而且他們還指出,“很多地方的匪軍都曾遭到可怕的飛機轟炸,一此設防堅固的匪兵們的陣地在來自空中的猛烈打擊下,也都棄守了。沒有人能夠在這樣沒完沒了的打擊下堅持下去…,……事實上,沒有來自於空中的支援,這麼少的人是沒有辦法贏得戰爭的,這是一場令人驚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