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3 / 4)

小說:山漸青 作者:千頃寒

倒沒有發現蒙漢清有貪汙的嫌疑,這次朝廷下拔到丹陽的款項共計九百四十貫,雖然水利工程動用的大多是廂軍,但人馬嚼用加上工程用料的費用,這些銀錢確實不多的,蒙漢清後來還發動了當地鄉紳義捐,共籌得五百多貫銀錢也全投了進去。然九曲河屬下也去看過,若想徹底治理好那二十里河堤,起碼有萬貫以上投入才行。”

許清聽了暗歎,這次雖投入了一百五十萬貫的工程款,但鋪開的攤子太大,分散到各地確實少了些,許清也不奢望一次便能把大宋的水利全治理好,能治理一些緊要的就不錯了,朝廷這次除了從大宋銀行貸款一百五十萬貫外,同時還大力號召各地鄉紳義捐,畢竟土地是他們佔的多,捐出一些錢來整修水利,最終受益最大的還是他們。

看到許清臉帶憂色,宇文啟說道:“少卿也不必過於擔心,九曲河堤雖不及治理,但成災的可能性也不算大。其實江南一帶雖然雨量充沛,但由於河網密佈,能大量的分攤去水量,所以江南發生大水災機率反而比較小!重要的反而是那些小河道的整治,一是有利於田間灌溉,二是在雨量大時,能迅速把水流引向大江,這樣一來,就算農作物一時被淹,由於大水消退的快,損失也不會很慘重。”

許清很欣慰地看著宇文啟,從他的話裡可以得知,這人不是那種滿口空話,言不及義的人,對水利及農桑有比較深的認識,能提出自己**的見解,若是司農寺都是這樣的人,自己也不用這樣不停的奔波了。

許清和宇文啟攀談了許久,直到夜色將臨,才下樓去丹陽的驛館,驛館位於城西,可行船直達,街邊的商鋪入夜不息,門前一盞盞燈籠照在水上,加上來往的人聲,憑添了幾分暖意。臨水的青樓更是燈火通明,姑娘們不畏寒流,依然穿著薄薄的衣衫,水袖招搖,於樓上嬌聲暢笑。

大宋農村由於賦稅繁多,土地兼併嚴重,通常都顯得比較凋弊,但城鎮之中卻恰恰相反,由於商業發達,城鎮之中盡顯繁華,特別是江南和京城一帶,處處笙歌,入眼處一片歌舞昇平。和許清在沂州看到的情形,彷彿就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來到城西的驛站,驛卒們一聽是京裡來的大官,頓時忙得不亦樂呼,給許清安排好房間後,又趕忙去通報知縣去了。許清泡完一個熱水澡出來,夜色中聽到一陣晚鐘悠悠傳來,寧靜的河邊,淡淡的月色,再聽這遠遠傳來的鐘聲,頗有一翻張繼在《楓橋夜泊》裡描述的意境,許清問了一下驛卒,原來幾里外就有一座普寧寺,寺中有唐朝中和三年鑄造的大銅鐘。鍾重五千五百斤,被喻為江南第一梵鍾。乃當時一個叫王十四孃的信女捐款鑄造。

許清出門遠眺,夜色中尚能望見普寧寺的斗拱飛簷,鱗次櫛比的殿宇散落在林木的掩映裡。

不等他多看,丹陽知縣蒙漢清便帶著幾個縣裡的主官匆匆趕過來了,因前面從宇文啟那裡對這位知縣有了初步的瞭解,許清對這個縣官還有些好感,不免要和他應酬幾句。

“巡察使來到丹陽,下官竟渾然不知,多有怠慢,還望巡察使恕罪!恕罪!”蒙漢清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中等身材,說話時中氣十足。

許清對他拱拱手回了個禮,隨意地答道:“蒙知縣不必客氣,本官巡視地方水利,來去匆忙,本不欲多打擾地方,蒙知縣何罪之有。”

縣裡的主薄介面道:“得知巡察使到來,我等已著人去安排接風宴,還望巡察使賞光!”

許清擺擺手,以旅途勞頓為由,三言兩語把這些官兒打發走了,丹陽的情況尚可,他本不打算在此多作停留,對這些應酬也就膩味得很。

一宿無話,第二天一早許清帶著護衛再次坐船出發,準備前往下一站常州,船轉出丹陽再次駛上大運河,岸邊的蘆葦結著一層寒霜,白了頭的蘆花在清晨的霧氣裡輕輕的起伏,許清嘴裡哈著熱氣,站在船頭等待著東邊的第一線朝陽,透過漸漸稀薄的霧氣,卻驀然發現,蘆葦邊停泊著一隻船兒,船頭站著的人兒,那湖綠色的衣裙在晨風中飄拂著。隨著第一線朝陽的灑落,秀髮上的露溼的釵兒反射著點點的瑩光。

“快快快,靠過去,靠過去!”許清心中有一絲絲的抽痛,連聲吩咐著,等兩船靠近,他不迭地跳過去,將露溼的人兒一把抱回艙中。

“你這傻丫頭,你這是要做什麼?怎麼這般不聽話!”許清一邊說著,一邊拾過輕裘把水兒包了個嚴嚴實實,捉住他凍得冰涼的雙手,捂在手心裡不斷地揉搓著。完了忍不住在她俏臀上拍幾個巴掌。

整個過程水兒就靜靜地看著他,一言不發的任他擺佈。許清暗歎一聲,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