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咸陽城後,蕭子羽也知道,嬴政根本就沒有實施過什麼暴政,反而對於百姓,他還是比較重視的。
一個能夠殲滅六國的人,他怎麼可能沒有認識到底層百姓的重要性。後世說他暴政,也不過是後世那些儒家弟子搞的。
畢竟要論恨嬴政,絕對儒家當屬第一,焚書坑儒,這也就嬴政乾的出來。
沒有哪一個皇帝,敢有這樣的魄力。
嬴政的很多政策,在蕭子羽眼中,還算不錯的。畢竟這是古代,可不是後世。
以蕭子羽的眼光,如果嬴政的政策,能夠好好的執行下去的話,絕對沒有什麼暴政的。
可惜,嬴政的能力確實不錯。但是他畢竟剛剛打下六國,統一天下。
但是這個天下可並不安穩,六國的反叛勢力,還是非常的多的。因為嬴政的強勢,他們不得不選擇蟄伏。
比如六國的很多貴族,他們都是反叛勢力,因為嬴政的強勢,他們表面上都是一副臣服的樣子。
但是事實上,他們都在等待這機會。
他們都明白,在嬴政當政的時候,他們反叛,絕對沒有一絲一毫的成功機會,也就只能慢慢的等待。
等待這機會,顯然給他們等待到了機會。
嬴政一死,天下幾乎就已經陷入了紛亂之中,尤其是扶蘇的死。
在蕭子羽看來,扶蘇絕對是這些人陷害的。
因為他們都明白,扶蘇如果接任皇帝,雖然他的能力沒有他的老子嬴政強,但是也是一位仁主。
尤其是扶蘇,他得到了很多大臣的認可,甚至軍中勢力的認可,而且扶蘇本身身後也是有著強力勢力的支援。
如果由他接任大秦的皇帝,一旦施展他的政策,那麼天下絕對會慢慢的安寧下來。
那麼這些“投機”分子,就不再有絲毫的機會了。
因此,他們選擇了最好控制了胡亥。
如此一來,大秦很快就變得風雨飄搖起來了。
可以說,真正讓天下黎民百姓受到傷害的,不是嬴政,而是那些亂臣賊子。
嬴政的暴政,其實沒有多少。
頂多就是一個修長城,但是修長城,並不是一件壞事。畢竟北方的戎狄,可是對中原,一直是虎視眈眈的。
別看大秦的實力很強,可以打敗六國,一統天下。
但是事實上,打了這麼多年,大秦也是千瘡百孔。嬴政當然知道,這仗是不能在打下去了。
只能修養,但是面對北方的戎狄,他也沒有辦法。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北方戎狄,可是非常的強大的。
動不動就是幾十萬的大軍,甚至是上百萬,如果沒有長城的防禦,一旦讓他們挺近中原,那麼絕對是一個天大的災難。
因此,嬴政才會花費如此大的代價,去修長城的。他知道絕對不能讓北方戎狄,進入中原。
否則對於大秦絕對是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