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
剎那間,便似那萬里的烏雲盡皆消散,滿天又是那星月交輝!
少年現在正是如此想法:既然那水滴可以滴落成散碎的水花,也可以凝成靜滯不動的冰珠,這麼說來,那向來被認作天地之母、萬物本原的純一混沌,是不是也應該有對應的相反之物?或者說,若以“混沌”為正,那是不是也存在著一個“負”的混沌?若以“混沌”為陽,那應不應該還有一個“陰”之混沌?
正所謂福至心靈,現在醒言便自然而然的,聯想起這些天來一直困擾著自己的問題:
“天地靈氣是什麼?日月菁華是什麼?自己那煉神化虛又是什麼?”
現在,他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答案:
那天地靈氣、那日月菁華,那道家認為的“仙靈之氣”,便是那負的“混沌”、陰的“混沌”!而那煉神化虛,便是將充盈於這天地之間的負之混沌,煉化成能夠存在於自己身體之裡、能夠為自己所用的負之混沌——也就是那“太華道力”!
現在,一連串的想法,便像走馬燈一般,在少年的腦海中不住的閃過:
“天地之母,萬物之原,為何一定只能是單一的混沌?也許那一正一負、一陰一陽,才是那完整的天地本原!”
“也許,並不必拘泥於天地本原的數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一是二其實都無所謂,真正的本原,還是那天地執行之‘道’啊!”
“雖然那生命最後必將終結,但為何我輩生靈仍能存之於世上?究其本因,應該便是在那性命完結之前,世上生靈,都在不停攝入那負的混沌!無論是千年老椿,還是那轉瞬蜉蝣,都是因為攝入那負的混沌,才能存活於世上啊!”
“草木之榮枯,乃草木攝入負之混沌之法;時人之飲啄,乃我輩攝入負之混沌之法;鳳凰之涅磐,乃仙禽攝入負之混沌之法。而天下修仙求道的教門,究其本原,也都是要尋那吸納負之混沌之法,超越生死,將人生匆匆百年,變成千年、萬年!”
現在醒言的靈臺之中,前所未有的清睿空明:
“現在終於懂了,原來那‘煉神化虛’所強調的‘有心無為’,不僅是召喚‘太華道力’的法門,還是那天下修道的至理。若止無為,則最多減緩混沌的到來,並不能真正‘無不為’。清靜無為,只可養生而已,並不能長生不老。”
“只有循那‘有心無為’,主動煉化那‘負之混沌’,才真正有可能達到我教道門所追求的最高境地:長生久視!”
……
“呃?!”
卻說正在醒言瞑目凝思、為自己的發現興奮不止時,卻突然覺著眼簾前一陣晦暗明滅——這位正沉浸於凝思天地義理之中的少年,頓時便驚得失聲叫道:
“不好!難道真讓俺悟得天道,便要為老天不容,要將天譴來滅我?!”
惶恐之下,趕緊睜眼一瞧——卻見那瓊肜小女娃,正伸著一隻宛如脂玉的小手,在自己眼皮前不住的搖動!
還沒等醒言說話,卻見這瓊肜訝道:
“咦?哥哥卻沒睡著?”
“……”
“唉~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至道則無言——那真正厲害的天道,又豈能讓俺隨隨便便就給悟出來?呵~哪還用擔心遭什麼天譴哦!”
只不過,經得這不到半個時辰的思潮起伏,卻更加堅定了他每晚堅持煉化那天地元靈的決心!
千鳥崖上的日子,就這樣波瀾不驚的流逝。似乎,這山中的歲月,就會這樣一直平淡無奇的繼續下去。直到有一天,在這位四海堂主下山巡察上清宮田產之時,卻是聽得農人說起,在這上清宮所在的羅浮山腳下,近來竟是有蛇妖出沒!
※ ※ ※
【注】:在老子、莊子、張醒言所在年代的近兩千年之後,才有西人提出與“混沌”相近的理論,“熵”學;
中國古代哲學之燈,照亮了華夏千年的歲月,其光芒至今仍璀璨奪目,不可逼視。在哲學範疇,我等炎黃子孫,似已是錮步已久。
此是本書中第二次集中論道。
第四章 冰光幻滅,轉瞬妖魂之影
這一天,又到了醒言該下山巡察田產的日子。
說起來,這羅浮山下的千頃良田,對上清宮來說頗為重要。但上清宮與它的佃戶關係向來不錯,這個巡察田產的差事,其實基本無事可做。
現在,為了避那盛夏的日頭,醒言便尋得一處樹蔭坐下,半倚在樹幹上歇息。雖然,間有那斑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