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卻似是充耳不聞,只在那兒呆呆的出神。直到瓊肜蹲下身去撿拾,擋住他的視線時,才突然回過神來。而現在這個瓊肜小妹妹,竟是語帶哭腔,泫然欲泣——醒言一下子慌了手腳,趕緊也蹲下來,和她一起撿拾這碎碗片,好言慰解這個傷心的小小少女:
“呵~這陶碗只是普普通通的一隻碗啦,哪裡會是哥哥的心愛之物,摔爛一點也不可惜!”
“哦?那哥哥為什麼要生瓊肜的氣呢?”
“咳咳,那是因為——呃!根本就沒生氣啦!只是哥哥突然想到一個很頭疼的事兒。”
原來,這少年自入得這羅浮山以來,便常常研讀道家經典。在那個月圓之夜,又受了那把怪劍的點化,曉得那萃取天地元靈的法兒,自此以後,他便對這修道一途,也從以前的混口飯吃,逐漸變得頗感興趣。在那無聊之際,醒言也會琢磨琢磨那些道家經義。在瓊肜來這千鳥崖前,他還會常常思索一些別人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兒,來打發時間,或者助以入眠。
雖然這些天來,多了瓊肜這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娃兒陪在身邊,這千鳥崖上的清幽日子,不再顯得那麼閒悶;但他那研修道家經義的心思,卻一直都沒放下。
方才,正是這碎得一地的陶碗殘片,猛的觸動了醒言的心思,讓這位習得“煉神化虛”的法門,覺得那天道也並非不可期的少年,突然間就變得呆若木雞——
《道德真經》、《南華真經》等諸多道家典籍,都說那天地本原,皆是混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混兮其若濁”,“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這天地萬物的本原,正是那毫無義理規律可循的散亂無常。而剛才這些個散落的碎片,卻突然讓醒言驚覺:
這世間似乎欣欣向榮、秩序有常的萬物,卻都是在朝著那混沌、破滅的方向執行。
陶碗落地,支離破碎;草木柔條,死也枯槁;人生百年,盡歸塵土;即使那似乎是亙古不變的山川河流,卻也免不了會滄海桑田。這世間的事物生靈,似乎最終的結局只有一個,便是迴歸天地的本原,重歸那枯寂破滅的混沌。
雖然,先賢有“思勞於萬幾,神馳於宇宙”的意氣風發,但這個天地宇宙的真相卻是:
生長,孕化,並不是宇宙的方向;而寂滅、混沌、死亡,才是宇宙間的永恆……
如果這樣,那現在這天下的道家,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長生久視”,豈不只是那緣木求魚,全都是妄談?
方才,醒言那一瞬間的失神,倒不是為自己不能修道長生而沮喪,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