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降落之後,車子開到了大街上的時候,王洛丹才有些明白葉開的意思了,在葉開的描述當中,這裡跟一個月之前的區別,實在是很大的。
今年一月份的時候,俄羅斯開始在美國人的幫助下,實行“休克療法”。
休克療法的重頭戲,也是第一步棋,是放開物價。
俄羅斯政府規定,從1992年1月2日起,放開90%的消費品價格和80%的生產資料價格。與此同時,取消對收入增長的限制,公職人員工資提高9%,退休人員補助金提高到每月900盧布,家庭補助、失業救濟金也隨之水漲船高。
物價放開的頭三個月,似乎立竿見影,收效明顯,購物長隊不見了,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習慣了憑票供應排長隊的俄羅斯人,彷彿看到了改革帶來的實惠。
可沒過多久,物價像斷了線的風箏扶搖直上,到了4月份,消費品價絡比1991年12月上漲65倍。政府原想透過國營商店平抑物價,不料黑市商販與國營商店職工沆瀣一氣,將商品轉手倒賣,牟取暴利,政府的如意算盤落了空,市場秩序亂成一鍋粥。
由於燃料、原料價格過早放開,企業生產成本驟增,到6月份,工業品批發價格上漲14倍,如此高價令買家望而生畏,消費市場持續低迷,需求不旺反過來抑制了供給,企業紛紛壓縮生產,市場供求進入了死迴圈。
休克療法的第二步棋,財政、貨幣“雙緊”政策與物價改革幾乎同步出臺。財政緊縮主要是開源節流、增收節支。稅收優惠統統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繳納28%的增值稅,同時加徵進口商品消費稅。與增收措施配套,政府削減了公共投資、軍費和辦公費用,將預算外基金納入聯邦預算,限制地方政府用銀行貸款彌補赤字。
緊縮的貨幣政策,包括提高央行貸款利率,建立存款準備金制,實行貸款限額管理,以此控制貨幣流量,從源頭上抑制通貨膨脹。
可是,這一次政府再次失算。
由於稅負過重,企業生產進一步萎縮,失業人數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濟補貼和直接投資,財政赤字不降反升。緊縮信貸造成企業流動資金嚴重短缺,企業間相互拖欠,三角債日益嚴重。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政府被迫放鬆銀根,1992年增發貨幣18萬億盧布,是1991年發行量的20倍。在印鈔機的轟鳴中,財政貨幣緊縮政策流產了。
休克療法的第三步棋是大規模推行私有化。經有關專家評估,俄羅斯的國有財產總值5萬億盧布,剛好人口是15億,於是每個俄羅斯人領到一張1萬盧布的私有化證券,可以憑證自由購股。
可是,葉開知道的是,等到私有化正式啟動,已是1992年的10月了,1萬盧布原來能買一輛小轎車,到那時只夠買一雙高檔皮鞋。
因此俄羅斯的私有化措施,實際上使大批國有企業落入特權階層和暴發戶手中,他們最關心的不是企業的長遠發展,而是儘快轉手盈利,職工既領不到股息,又無權參與決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生產經營無人過問,企業效益每況愈下。
休克療法的後果,就是使俄羅斯GDP幾乎減少了一半,GDP總量不到美國的1/10,經濟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燃料、電力和冶金工業成了民族經濟的關鍵部門,其比重在GDP中約為1%,在工業總產品結構中為50%,在出口中為70%多。
外國投資不願進入俄羅斯,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俄羅斯人的健康狀況和平均壽命也在惡化。
如今葉開所關注的事情正在發生著,當初外資銀行和金融機構透過各種灰色手段以相對高一點的利息和一杯免費的咖啡就吸收了大量蘇聯民間和企業的盧布儲蓄,另外外資銀行還透過各種灰色手段向蘇聯和俄羅斯中央銀行、國有銀行和國有金融機構大肆套取盧布款項(各種工程專案的貸款等等,類似國內目前的假房產按揭貸款等等)。
在完全是借貸來的蘇聯儲戶和蘇聯國有銀行的盧布彈藥的數量充足後,一場在市場開始唱衰有價證券(股票)的行動展開。
現在大街上流行的說法都是,“那些債券是沒有什麼分紅能力的國有企業的債券(股票),與其留著無用不如丟擲換到現錢!”
這麼一來,俄羅斯人信以為真,就開始紛紛賣出債券(股票),債券(股票)暴跌。
同時市場上外資銀行開始悄悄的私有化債券收買行動同時展開,就這樣整個俄羅斯的國有企業就被大家給賣掉了。
葉開的人,也正在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