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3 / 4)

,烏龍盤打則又稱為摔法,劈打對方之後,下身埋上敵腿,以右手抓捋敵之腳踝,猛然反身,將敵掀翻於身後。 烏龍盤打作為劈掛拳系的代表動作,它生動形象,樸實無華,結構嚴謹,攻防嚴密,實用性強,突出體現了劈掛拳劈、掛、滾、斬、擂等技法的使用。

通臂拳

通臂拳

亦稱通背拳、通備拳、屬長拳類。 明末學者黃宗在《南雷集》"王徵南先生墓誌銘"的《六路歌訣》中就有"佑神通臂最為高"之語。其子黃百家在《學箕初稿…王徵南先生傳》中,進一步為六路註釋:"通臂,長拳也"。說明此拳在明代就已經流行。

拳法來源

此拳的源流還有將創拳時間向前推移的說法:春秋戰國時,由白猿公所創(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號動靈子,既四川峨眉山的司徒玄空。司徒年輕時人稱白猿道人,在峨眉山授徒甚眾)。在民間的輾轉流傳中,逐漸形成了"通臂換後"、"白猿通臂"等拳套說法不一。 通臂拳譜簡介

《通臂拳譜》用法解明中載有一些極有特色的技擊著法、用法,即通常所謂的“散手”、“拆手”、“裁手”法是也。其中就以“九躧六靠”為代表。九躧踢法為人體“長兵”,放長擊遠;而六靠則為貼身近戰,跌打合一。 拳法中之所謂靠法,即靠撞摔跌、近身短打之法也。靠打之中含有跌法,靠、跌實為一體。六種基本靠法在實際應用時每種又根據不同情況而化生出三種變著技法,書中統稱為“沾衣十八跌”。

通臂拳譜和現有拳技的聯絡

現在多有白猿通臂和祁家通背的拳家兼習中國式摔跤,拳諺也有云:“拳加跤,藝更高”,通臂六靠十八跌中的近身跌法雖不能完全等同於現在的中國跤摔法,但二者在基本方法的實戰應用和借力打力的技擊理念上確是有共通之處的。古傳通臂拳的跌靠法雖不能說是單純的“拳加跤”,但也確實是中國傳統拳法中靠撞短打與摔跌技法有機融合的精華!由此可見,數百年前的明代古拳中跌打之法就已相當完善,古人對於“拳加跤”的打法理念早已是十分諳熟的了!遙想戚繼光《拳經捷要篇》中所述的“千跌張之跌”和《水滸傳》中浪子燕青所擅長的宋代“相撲”古藝,應該就是諸如六靠十八跌之類的跌打拳技吧!

通臂拳靠法序介紹

《通臂拳靠法序》中開宗明義道:“夫靠者,是以身相挨,用跌之意也。蓋謂六靠之法,誠為諸跌之始,內有推牆倒壁之勇,降龍縛虎之智。師雲:拳之六母者,為諸技藝之根本也,如拳之六靠者,為諸般跌之綱領也。” 所謂六靠者,即雄靠、威靠、裹靠、舂(衝)靠、挨靠、伏靠也。 十八跌,即雄靠三跌:順子投井、右千斤墜、靠山坐子; 威靠三跌:霸王上弓、鍾馗抹額、井攔倒掛; 裹靠三跌:搜山騙馬、蘇秦背劍、雙推亮“木鬲”; 舂(衝)靠三跌:橫推八馬倒、倒拽九牛回、黃龍三轉身; 挨靠三跌:猛虎翻身、秦王倒槊碑、鷂子穿林; 伏靠三跌:餓虎撲食、抽梁換柱、仙人過橋。 拳譜雖稱六靠,然著有左右之分,勢有正側之別,簡而言之,根本之法,僅三靠也。 雄靠、威靠都是管腳(別腿)靠跌; 裹靠、舂(衝)靠皆為撞打靠跌; 挨靠、伏靠則均屬擒足靠跌。 其餘諸法,皆為應用之變化也!

通臂拳靠法解明

第一雄靠附跌歌

雄靠進人左雙花,右拳劈腕左拳插;他使右手摟頸項,我用順子投井法;假若左拳照臉打,千斤大墜往下拉;右手單將後腰抱,靠山坐子著更佳。 雄靠:此法與太極拳中的“單鞭”和武當松溪派內家拳中的“上步單鞭”一勢用法極其相似。我與敵對峙時,進身以右手劈打採拿對方擊來的前鋒右臂腕,並疾上左步於敵右側腳後,以左腳管住對方雙腳,封其下盤,同時左手由上向下劈壓按打對方胸部,配以沉身轉體發力,使對方由於下盤被固,上盤又遭反向劈打而向側後翻倒在地。

雄靠三跌

一、順子投井:我施用雄靠之法時,若對方脫手反以右手來搬拿我頭頸部,我則迅速屈臂以右手倒拿住對方右腕,左肘微挑,原來劈打按壓對方胸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