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段是“排遍”,第三段是“破”又名“入破”。另外還有“曲破”,是從大麴中獨立出來的。南唐後主李煜除詩詞書畫外,亦通曉音律,曾親制《念家山曲破》、《振金鈴曲破》等曲。東風破的“破”指的是一種調,即宋朝所謂的“曲破”,根據《宋史.樂志》記載太宗親制“曲破”二十九曲,又「琵琶獨彈曲破”十五曲。宋朝江浙一帶(江南)盛行這類琵琶曲,多填詞而唱,後期演變為詞牌。《東風破》歌詞當然並非嚴格定義下的詞牌,它只是仿古詞牌名所做的一首歌。唐元稹《琵琶歌》:“月寒一聲深殿磬,驟彈曲破音繁並。百萬金鈴旋玉盤,醉客滿船皆暫醒。”就是形容琵琶彈到入破後,音樂節奏越來越快速的情形。東風破副歌第一句“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意指用琵琶這種樂器彈奏一首名為東風的曲破。
【琵琶】
中國傳統樂器名,最早出現於秦代,但當時是直柄、圓形音箱的彈撥樂器,跟如今所知的琵琶不同。直到魏晉南北朝左右,西域遊牧民族在馬上彈奏的樂器傳入中原,琵琶才逐漸形成現今樣貌。“琵琶”這個名稱來自其基本彈奏技巧,“推手為枇,引手為杷”,除用於歌唱、舞蹈和戲曲,也用於樂器的合奏、伴奏。傳入中原後融入漢族音樂的典雅深沉,仍具有西域情韻之清新,一掃傳統宗法古樂,獲得貴族以至平民的好感,在隋唐是一種相當受歡迎的樂器。史載唐玄宗有一玉琵琶,視同國寶。因為琵琶樂器在唐代受到極大的重視,故文人亦多將琵琶一詞入詩,如白居易《琵琶行》:“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喞喞。”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杜甫的:《詠懷古蹟三》:“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以及王昌齡所寫的《從軍行七首》:“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15。嘻遊記
(口白) 話說 唐太宗貞觀三年,距今一千三百七十五年前,
玄奘大師立誓發願至西方取經,費時十七年,經歷百餘國,
前往天竺取回佛經六百多部,返回長安後,
玄奘將其所見所聞口述,由門徒編輯成《大唐西域記》。
他們說我是否章回小說看太多
突然想戒菸戒酒還想要修成正果
石頭裡蹦出一隻叫悟空的猴
牠打抱不平的樣子就像是我
傳說中豬八戒怎麼吃還是很餓
而牠跟我一樣老是戒不了女色
我胖是胖了一點但是人不醜
而且我的身手靈活還很溫柔
我吃齋唸佛 卻沒撐多久 又舉起拳頭 誰叫我重朋友
沙悟淨他膀子上的九顆骷髏頭
加起來也沒有我所惹的麻煩多
蜘蛛精的誘惑這城市到處有
我閉上眼睛念阿彌陀佛
故事裡的唐僧師徒四人過沙漠
眾人來到西域取經直達天竺國
我的努力卻看不到結果
就只會念念金箍咒在找藉口
我面壁思過 又沒撐多久 想立地成佛 卻有一堆損友
佛總是曰不可說 (麵筋你就別再取笑土豆)
弟子別問為什麼 (我們窩在同一瓶的罐頭)
佛總是曰不可說 (大家又何必強出頭誰來當大哥誰是老二)
凡人只要 照著做 (我們根本就是同一種的貨色)
(口白)牛魔王你哪裡逃 師父小心啊 小心啊師父 啊 二師兄
而我們這幾個隨便一個觔斗 就八萬四千公里的四海雲遊
跟貪念大戰了三百回合 如來的手掌心終究是逃不過
佛總是曰不可說 (麵筋你就別再取笑土豆)
弟子別問為什麼 (我們窩在同一瓶的罐頭)
佛總是曰不可說 (大家又何必強出頭誰來當大哥誰是老二)
凡人 只要照著做 (我們根本就是同一種的貨色)
佛總是曰不可說 (大家又何必強出頭誰來當大哥誰是老二)
凡人 只要照著做 (我們根本就是同一種的貨色)
佛總是曰不可說 (大家又何必強出頭誰來當大哥誰是老二)
弟子別問為什麼 (我們根本就是同一種的貨色)
佛總是曰不可說
【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著名的神怪長篇章回小說,自宋以來歷經眾人創作,最後完成者為明代的吳承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