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是造成了如今這搬境況。”
見眾人也都議論紛紛,方寧只得清了清嗓子沉聲道:“眾父老鄉親信得過寧,願隨寧赴他處謀生,寧惶恐之至,然此番名為遷徙,實乃為避禍耳,待他日,這原方城縣令搬得鄰縣救兵來時,吾等尚有可能與官兵刀兵相見,生死難料。此皆事實耳,寧不想誤了眾人性命,遂據實相告,若此時尚有悔過之意不想隨去者可往後退十步,寧絕不追究。”
剛才李普他們招這些流民的時候可沒有說這些,只是說有口糧分還能找一地方避開這亂世,這隻求太平的流民誰不想去,甚至連這方城縣本地人都去了,可想而知他們當初是什麼樣的心理,可如今聽得方寧這麼一說,那可是如四九天喝涼水,心裡頭是吧涼吧涼的,誰不怕死啊,更何況是與官兵鬥,這殺官兵可是叛逆之罪,是要殺頭的。當時往後退的就有好些人,特別是像這方城縣本地人氏,雖然這年頭是亂了點,可他們還不至於餓死,還不用去冒那個生命危險。
有怕死的也就有不怕死的,如那些流民就是這樣,他們沒家沒業的,反正如果不跟著方寧,他們說不定明天就會餓死在街頭,跟著說不定還有點希望,反正又不是自己一個人跟著,在說左右都是死,早死晚死多一樣,能多活幾天那不是掙到了嘛。
看看留下來的不足四千人的時候,這李普可急了,這不是說人多力量大嘛,怎麼這一會這主公確推了這麼一兩千人了呢,那可是兩千來號人啊!當初說服他們那是用了多大的勁就甭提了,現在到好,這主公的一通話就給嚇跑了兩千來號人。可李普乾著急也沒有辦法啊,這話也都讓方寧給點透了,再去蒙人家也不信了。
方寧看著留下來的三千人多人,滿意地點了點頭,看來不怕死的人也是有的,而且看留下來的差不多都是青壯,也甚是滿意。(因為不是戰爭,只是飢餓與病痛,流民中婦女老弱者死傷總比青壯之人要快的多,所以留下多半的青壯也不足為奇)。
方寧對著留下來的民眾深深一禮道:“寧在此謝過眾父老的信任,寧在此立誓,誓與大家同生死,共進退。”
既然這些人留了下來,那他們也就會聽從方寧的命令了,方寧也不客氣,直接下令道:“所有四十歲以上者及十四歲以下者,與有傷病者全都站於左列,一會由李老帶領出東門外與城外諸人匯合先向東南方向前進。”
“剩下者,所有青壯站中間,婦女居右。”
“右列留下五十名婦女隨李老一同先行出城,一路上照顧老少傷殘。剩下者分為兩列,隨青壯去東頭袁家及南街累家搬運糧草”
“所有青壯之士分成三列,由石老和袁老帶領,去累家與袁家處取糧,切記不可擾了本地民眾。”
“剩下一列只需留下少部分人隨我再此居中策應。”
“是,主公”“是,主公”
隨著李、袁他們領了命令列事去,方寧總算是閒了下來,現在也只等著袁意和石中他們看他們的情況了。
事情進展的出乎意外的順利,這方城縣的兩大富戶是出奇的配合,等袁意石中他們到的時候人家都已經把錢糧物資都準備好了,全都如數的奉上,看他們這麼配合,袁、石二人也不好過分為難說進去再搜查什麼的,只得拿了東西向東城外集結而去。
雖然這袁、累兩家給的不是很多,但是據李普說也夠這三千多人吃上小半個月的了,尤其是給的老殘耕牛以及一些破爛的農具,這些雖然不值什麼錢甚至可以說是廢物的東西,但對現在的方寧來說,確是最寶貴最重要的東西。來年開春可全都是用的上的。不能不說這袁、累兩家也是做了回好事。
通知了分守四門的二百號人,方寧也就不管那麼多了,急急忙忙的帶領著四千來流民押運著物資向此次目標方山行去。畢竟早一日到了目的地,早些熟悉環境也是對自己大為有利的事情,到時候對付官兵就能更多上幾分把握。
………【四 我躲】………
方山,因靠近方城而得名,山雖不算很高可也算得上是險峻,樹木林立,一片鬱鬱蔥蔥。
方靈帶著眾人一路緊趕慢趕,總算是在月上柳梢時趕到了山腳下。安頓了下來,一邊生火做飯,一邊尋來有熟悉山內情況的樵夫獵戶,帶上百十號青壯趁著月色先行入山打探地勢情況。
總算是老天保佑,據眾尋路人員回來報告,山南處現一山谷,雖然不是很險峻,但如果埋伏上些人手,也算得上是一道險要處。
方寧聽了當然是大喜,畢竟有險可守的地方,在加上這茂盛的樹林,打打游擊戰加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