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都不用我們說,那已經早就註定了的。
就曹操帳下許褚,夏侯淵,夏侯敦,曹仁,曹洪,李典,樂進,李通這一個個人,哪一個不是一方大將,哪一個又不是有著赫赫威名的。
只所以,要把這所有的大將都帶出來,甚至於曹操還帶著十五六萬的大軍前來。
按理說,就打一個淮南,欺負一個袁術,而且還是聯合劉備,劉表,方寧四家人一起來打,一個出個七八萬,就足夠踩死袁術的了。
可是,沒有,誰也都沒有這麼做,劉備雖然入主豫州的時間比較短,可是,這一次,他亦是硬生生的提了八萬大軍來,而荊州的劉表,亦是使命的硬擠出十萬大軍來,甚至於,連在這種水道縱橫的地方能佔盡便宜的水師都帶了出來。
輪著方寧這邊,原本就帶了十數萬的軍馬,後來在徐庶的建議下,更是直接再增兵十萬,以以後備力量!
這卻是為何?只為爭這淮南之地也。
痛苦
淮南之地,實在是太過於富有了,富有到袁術佔了此地,都敢直接稱王稱帝,這又如何不讓其它諸侯眼紅,特別是正鬧過蝗災的兗州曹操,和剛入主豫州的劉備。
要知道,此時,整個豫州之地,經得這數年來被那劉闢,何曼這一幫不事生產的黃巾賊所破壞,而原本那豫州牧孔伷,也太過儂包,整天也只敢躲在那汝南郡裡,都不敢出得來一步,經得這麼多年破壞,這豫州早已是不成了樣子,農民不事生產,沒錢沒糧,試問,如此情況下,劉備如何又不想要淮南這魚米膏腴之地。
更何況,他豫州,就與這淮南之地兩相靠壁,若得到這淮南一地,倒不失為是豫州的一個糧食大後方。
而劉表,能應檄前來,或許,是真的存著幾分忠心的吧。所以他才會盡起大軍而來。
可是,真如此嗎?那或許,也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這些,我們且不去談論他,只說此時的曹操,在應邀接到方寧的討檄文書後,便聯合了劉備,一路自引大軍而來。
只是,那個時候的曹操運氣是絕對的爆棚了的好,正自他行軍來淮南的途中,卻收到那袁術已經令手下大將盡起七軍分攻徐州城去了。
這倒好,袁術大軍去打徐州城去了,豈不就等於是在淮南之地,就沒有多少兵馬了?
如此天賜良機,試問曹操又如何會捨棄,直接就領兵衝殺入了淮南郡去。
此時的淮南郡內,就只有袁術手上的十五萬左右的人馬,手上能用的大將,也就個張勳。
只是這張勳也實在是太次了一點,沒錯,相對於曹操手下那一溜子閃耀的名將,袁術帳下的這些個什麼張勳,梁綱的,只能算是次一級了。
你說你領著三萬大軍,還憑著城池守著,可是這張勳倒好,一戰便被曹操帳下的夏侯敦給打得大敗,丟了城池不說,整整三萬大軍,待得張勳灰頭土臉的奔回來後,甚至還不足以一萬人。
唉……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啊。
此次,曹操南下出徵淮南,手下大將,幾乎是全部帶齊,想著的便是能一戰而定全攻,能拿下整個淮南郡的。
如今,區區一張勳,又如何能頂得住,只一戰,便殺退袁術帳下驍將張勳。不光丟了城池,連那帶去的三萬大軍,能回來的,也只了了無幾。
試問如此情況下,袁術又如何能不怒。
當下,袁術令兒子袁胤,領大軍鎮守下蔡,而袁術自己更是親自領大軍前往,守定平陶,義城兩座大縣。以絕了曹操再入淮南一步。
對於袁術是否是真的二到白痴的程度,這一點,我們是無從得知了,但是,至少,當袁術現在領著十幾萬大軍,又佔著淮南地利,守在平陶,義城兩座大縣上,便是曹操帳下猛將再多,謀士再猛,可是,攻城戰這種事情,那也是要靠人力去堆出來的。
所以,很自然的,曹操便被袁術拖在了這裡,一時半會,也甭想再能挪裡去了。
其實,若是曹操,一被拖住,他就已經算是輸了上風了。
因為此時的袁術,在外面頭的,還有二三十萬的大軍,還有數十員上將呢。
這不,正自曹操與那袁術鬥過一場之後,袁術手下大將張勳便親自領著十二萬大軍趕到了。
張勳的能力,雖然比不得紀靈,但是,他亦能算得上是袁術帳下難得的一員上將之才了。
他自接到了袁術的聖旨後,便果斷的選擇了撤軍,親領精銳親自斷後,一路往淮南方向退去,很不巧,至這虹縣處,便就碰上了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