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任意馳騁。”面對法國設計師,馬卡諾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這些條件實在讓人十分不舒服。”事後一名法國設計師這樣說道。
而除了兩款新式裝巡外,俄國人更加關注的是戰列艦。在他們看來,大型化的裝巡只能在前衛戰和對抗同級別巡洋艦時擁有優勢,一旦和真正的戰列艦交手,噸位和武器上的差別足夠在硬碰硬的戰鬥中輕易的解決對方,即使像pisa級這樣的頂尖裝巡也不行。而且受到了北洋可能訂購新式的但丁級戰列艦的刺激,俄國人決定建造新式的戰列艦。。…。
建造像但丁級那樣。噸位達到1萬4前多噸的戰艦對於俄國造船業來說無疑是冒險,在設計戰艦時。俄國人依然決定利用數量優勢壓倒對手的質量優勢。在武器的選擇方面,4門12寸主炮是一定的,並且將使用法國人新研製出來的雙聯電驅動炮塔。保證射速,同時配備法國人專有的苦味酸高爆彈
而在副炮方面,俄國人摒棄了原先大量裝備的6寸速射炮,在俄國人看來,這些射程較近,而且不能有效擊穿對方次等防護區的火炮在面對對方的主力艦艇中沒有任何作用。至於掃甲板,射速更快的4。7寸速射炮就可以勝任,這樣一來,俄國人可以將節省下來的噸位用於安裝更大的副炮。所以,俄國人在戰艦副炮火力選擇上,決定安裝8門8寸炮和8門4。7寸炮。而8寸炮則佈置在戰艦的4角的炮塔中,這樣一來,俄國戰艦就可以保證側弦投射火力達到4門12寸炮,4門8寸炮和4門4。7寸炮。…。
這樣的火力分工相當明確,12寸炮用於對付對方的主裝,8寸炮用於攻擊對方的次等防護區,而4。7寸炮則用於對付魚雷艇和掃對方的甲板。本來在俄國海軍中有人提議學習義大利人的pisa級裝巡和但丁級戰列艦中軸佈置主炮和二級主炮,但是這個觀點被海軍和造船兩方面都駁回了,原因很簡單,如果中軸佈置的話,船體一定會拉長,這樣一來對於俄國造船廠和遠東室蘭港的船塢是一個挑戰。而如果將主炮下降一層甲板佈置,而讓8寸炮佈置在後面形成偽揹負佈局的話。。又會嚴重影響試航性。所以不得不作罷。。…。
至於裝甲防護嗎,俄國人已經對新式裝甲佈局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在這方面,俄國人做的很不錯,10寸的主裝覆蓋到中甲板,上面是6寸的上裝甲。甚至就連船體尾都有100mm的裝甲防護,可以說除了艦橋外絕大部分側弦全面免疫6寸以下火炮的攻擊。
也許是因為裝甲和武器堆的太狠了。留給這艘船的動力系統的配重有些過低。1萬2千多噸的戰艦堆出如此之多的武器和防護已經很難了,更為關鍵的是還要考慮試航性和航程,所以這級戰艦的航速被削弱到16節左右。對於這一點,馬卡諾夫曾經提出了反對意見,甚至不惜增加噸位。但是在俄國造船廠方面和海軍部的壓力下,馬卡諾夫最終還是讓步了。就這樣,俄國新一級戰列艦被設計成了注重火力和防護。但是航速較慢的鐵烏龜型戰艦。
得知新的造艦計劃後的沙皇十分興奮,甚至不惜停止部分已經開工戰艦來為新船提供船臺。而作為俄國新式裝甲巡洋艦領艦的某型戰艦則在法國建造。在稱霸遠東的夢想下,巨大的俄國戰爭機器終於開始發力,大量的主力艦建造計劃被付諸實施。一輪新的海軍軍備競賽拉開了帷幕!。…。
感謝書友山青盈的打賞~~~。這收藏為啥又下降了……!看盜版的也給一些非物質的支援吧,好讓作者有些動力啊~~~~。
。
甲午之華夏新史第二百九十四章 進京
作為清日甲午戰爭中的大功臣和策劃者,在處理完緊要的事情後,徐傑自然要和李鴻章等人一起進京,這不僅僅是向中樞彙報這一年來北洋水陸二師的戰況。更是一個關係到重新分配權利和戰利品的重要事情,其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在戰場上的搏殺。這直接關係到戰後清國政治版圖的劃分和自己今後的計劃。所以,徐傑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應對!
而與此同時,中樞內部無論是帝黨還是後黨也開始準備應對進京要權的師徒二人。無論中樞的那些大臣們如何失落,但是甲午之戰中,清國之所以能獲得大勝,北洋居功甚偉,無論如何,不給點權利和好處,怕是北洋絕對不會善罷甘休。而在慈禧眼裡,如果說以前的北洋只是實 力強大,讓她有些不安的話,那現在的北洋可是已經到了一種尾大不掉的程度了,絕對不是中樞一兩句話就可以限制的了。
不過慈禧畢竟是慈禧。。幾十年來的宦海沉浮讓她多次面對這種外重內輕 的局面。從最初清除肅順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