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部分(2 / 4)

小說:華夏海權 作者:淘氣

的影響下,在甲午戰爭之前的時代裡。魚雷武器只能用坑爹中的坑爹來形容!所以如果想讓魚雷真正發揮作用,那就必須改進動力和航向控制體系。在這種情況下,熱動力魚雷便踏上了歷史的舞臺。

熱動力魚雷,顧名思義,那就是用熱機驅動螺旋槳前進,在歷史上,這種新式魚雷是在1905年左右才出現的。而且這種熱動力魚雷還分成兩種,一種叫乾式熱動力魚雷。另一種叫溼式熱動力魚雷。其區別就是,前者是直接將燃料(一般是煤油)和壓縮空氣送進燃燒室燃燒,然後驅動螺旋槳工作,而後者則是除了燃料室和壓縮空氣室之外還有一個淡水罐。這個淡水管在燃料和空氣進入燃燒室的同時噴灑水霧。這些淡水在燃燒室內部汽化後急劇膨脹,用於增大動力。而且雷體中有專門的迴路,裡面充滿了淡水用於冷卻燃燒室。而熱動力魚雷的發動機則是星型四汽缸活塞發動機。。…。

這東西原理也就那樣。 對工業的要求卻是很高的,首先,壓縮空氣的鋼瓶和燃燒室的製造就十分考驗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而如何將4汽缸發動機放進直徑也就半米左右的雷體中同樣十分困難,要知道,這東西可是在1905年才出現的!而對於這些,徐傑的瞭解可是十分有限的,甚至連星形四活塞發動機都沒太多的瞭解!至於動力室如何佈局,更是搞不太清楚。

熱動力魚雷的前景是美好的, 徐傑可無法保證能在下一場戰爭開始前搞出來。所以退而求其次,徐傑決定兩條腿走路。在搞先進的熱動力魚雷的情況下,立足現有技術,搞另一款改進版冷動力魚雷。…。

就在這一年,歷史的其它部分依然按著正常的情況進行,懷特黑德在這一年將陀螺儀安裝到魚雷的方向舵上,用來保持魚雷的航向穩定,這樣一來魚雷的有效攻擊距離得到了保證。 這還不夠,當時的魚雷還缺少諸如水壓計和流線形的雷體。同時因為當時的魚雷螺旋槳使用的是雙葉螺旋槳所以導致了動力利用率過低。換裝3葉或4葉高強度鋼製成的螺旋槳成為了勢在必行的工作。當然,如果可以,徐傑還想試試能不能把後世的雙重反轉螺旋槳搞出來。(這個說白了就是兩個螺旋槳。一個順時針一個逆時針,這樣一來航行更直而且動力更大。)。…。

除去單純的魚雷設計。新式雷擊艦的設計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可惜的是,在他那個位面,徐傑對於這些消耗品性質的炮灰產品沒有什麼興趣,等穿越到了這個 上。。徐傑才發現,處於劣勢地位的北洋需要從各個方面提升戰鬥力,而被稱為弱者的武器的魚雷和雷擊艇也必須精心設計。

當時的魚雷艇完全可以百鬼夜行來形容,從最小的30噸左右的魚雷艇到到200噸左右的魚雷艇都有,而載雷量從最小的2發14寸魚雷到3發14到18寸魚雷為主。基本上都是一波打完就沒事了,(日本的小鷹號是個特例)從這個角度來看,因為受到魚雷效能和過少的魚雷數量的限制,雷擊船的作用非常小。

所以徐傑決定將魚雷艇大型化,參照後世的設計,新式魚雷艇的武備為2座3聯裝14寸魚雷發射器,佈置在戰艦的中軸線上,可以旋轉向側弦發射,在有效距離內,同時可以打出6發魚雷。在炮械方面,則使用37炮就行,首尾各一門,如果噸位允許,左右也各安置一門,不求別的,也就是對付一下對方可能上來的魚雷艇而已。整個重量控制在300噸左右,航速在25節左右。。…。

因為徐傑對魚雷艇並沒有太多的瞭解,所以他只能提出一個大概的設計思路。至於到最後如何落實那就要落到維托里奧和嚴博勳的身上了,而現在,徐傑更要考慮的是如何對付這種魚雷艇狼群般的攻擊,畢竟,這種思路和對造船業的要求並不高,你可以搞出這種船,別的國家照樣也可以,尤其是模仿能力出眾的俄國人。徐傑可不想第一次用魚雷艇把俄國人陰了,結果第二次就讓俄國人賺 !

歷史上隨著魚雷技術的發展,大量的裝有魚雷武器的戰艦的服役,讓各國海軍十分警惕,那些身懷利刃,航速超快的傢伙們成本十分低廉,數量也十分龐大。面對落單的主力艦時,很容易一擊得手,即使損失幾艘,只要能命中一發,那也賺 了。所以除了增加戰艦上的各種口徑的速射炮以外,建造專門的戰艦來對付魚雷艇就成了必然選擇。

而驅逐艦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這些裝備了魚雷和一定量火炮的高速戰艦,既可以對抗對方的魚雷艇同時又可以用魚雷攻擊對手,這些戰艦的排量一般在1000頓左右, 徐傑顯然還是不打算裝備這樣的戰艦,因為作為弱勢一方的艦隊,任何一艘戰艦能擁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