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奪利了,也就不顧北洋什麼事情了。…。
。…。
而將北洋駐軍大批調往東北,第一要素就是防俄,而第二點就是給中樞一個錯覺,北洋無心插手中央權力。你們自己慢慢鬥。我們看著就行了,只有到了必要的時候,北洋才會採取雷霆之勢一錘定音!
“要是如此。這不是讓中堂大人放棄了直隸總督的兵權嗎?”張佩綸不滿的說道。
“直隸總督可不僅僅管一個直隸啊。我們只是將京城周邊地區空出來,讓帝黨和後黨的軍隊進去。讓他們有一些安全感。減少對我北洋的顧及和敵視。 天津、唐山等要地。我北洋還是駐軍的。更何況,相對於直隸,東北的前景更為廣闊,更適合我北洋發展。”徐傑仔細解釋了他的觀點。
“這直隸為天下之首,如果其它軍隊進來,我北洋的地位恐怕就會下降吧?”張佩綸還是不放心的說道。
“好個以退為進。”就在徐傑和張佩綸爭執的時候。。李鴻章卻兩眼放光的說道:“這大事上還是濟世有眼光啊。張幼樵啊,以後你可是要好好向濟世學習一下。”
“還請中堂大人明鑑。”張佩綸拱拱手說道。。…。
“直隸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政治, 我北洋無心與此,那麼這直隸的政治地位就沒有那麼重要了,我北洋需要的是什麼?”李鴻章問道。
“需要的是天下對我北洋的認同,以及更快的發展。”經過這麼多風風雨雨,張佩綸也早就不是哪個初出茅廬的清流了,對實力和輿論的重要性,他是深有體會的。
“嗯,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北洋要以守邊拒俄為大旗,在東北謀取更好的發展。而東北更適合我北洋的進一步發展。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豐富的資源都是我北洋急需的。所以這步看似退讓,實則有利的棋我們必須要走。”李鴻章得意的說道。
“那一旦中樞有變?”張佩綸 隱隱感覺到了帝黨和後黨之間的爭鬥有擴大的趨勢。
“直隸的天津,還有遼東、山東半島不還是在中堂大人手中嗎?手握北洋艦隊,我們隨時可以把手中的精兵送到北京城下。這不是問題。”徐傑笑著說道。
“以海制陸,濟世果然不愧為是海軍出身啊。”李鴻章誇獎道。“不過這點讓步,恐怕還不足以讓朝廷放心啊。”李鴻章話鋒一轉說道。。…。
“那就將部分部隊換成農墾部隊吧。”徐傑想起來後世的新疆建設兵團。“這個名詞說起來很新穎。 實際上就是唐朝時的軍屯,軍隊一方面打仗。一方面抓生產。戰鬥力弱一些, 卻能解決給養問題,而且東北地廣人稀,建立大規模的軍屯制度還是可以的。”
“這倒是個辦法,至少在紙面上能讓中樞那些人安心。”張佩綸點點頭道。
“另外,袁世凱打算離開北洋另尋高就,不知道濟世怎麼看?”大事都說完了。李鴻章想起了前幾天袁世凱的信。
“好聚好散,他要走就讓他走吧。”徐傑滿不在乎的說道。對於袁世凱這種為了政治權利而敢出賣一切的的人。徐傑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現在他要走,就讓他走好了。
“袁世凱還是有些才能的,當年在朝鮮也是立過功的。此等人才要是走了,未免有些可惜啊。”張佩綸不滿的說道。
“袁世凱比方伯謙人品上更加不濟!此人有才, 才用在歪門邪道上對我北洋來說可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啊。”徐傑對袁世凱的惡感可是相當大的。…。
。…。
“袁世凱在軍中還是有些聲望的,如果他一走。恐怕有不少人會離開北洋啊。”張佩綸和徐傑關係一直不錯,像徐傑這種直接斷然否決他意見的情況還是很少的。
“做大事,人才是一個方面,制度和體制是另一個方面。同樣的裝備用在北洋新軍身上就比用在榮祿的西北練軍身上要強。有些人不適合新的制度,那就只能被淘汰。北洋陸師雖然也算大勝。 其內部還是有很多問題的,需要繼續整改。”徐傑一點也不退縮。
“濟世,要是這樣做的話,這北洋舊軍恐怕都要被裁撤的一乾二淨了!你讓老夫如何面對那些和老夫一起拼死拼活的淮系子弟們?”此刻。。就連李鴻章都有些不滿意了。
“聶大人和馬大人的軍隊還是堪用的,不少舊軍參軍就是為了生計。如果能夠給他們更好的營生渠道。我想他們不介意脫去軍裝。此次大戰過後,賞賜是肯定有的,而東北有的是資源和土地,有本錢的他們不會過不好的。”安置退伍軍人對於任何國家或者勢力來說都是一件比較棘手的事情。不過好在,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