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的三個大隊。在不到半個小時的進攻中,日軍戰鬥減員三分之一,整整損失了一個大隊的兵力。
隨後在一整天的戰鬥中,日軍重新組織了數次進攻,乃木希典嘗試了多重辦法,把加特林機關炮前置,提供直射火力。正面牽制,側面主攻。甚至是命令部隊挖掘壕溝將出發陣地儘量向前推進。但是無論哪種方法,在面對有這成型塹壕系統。以及堅固支援點的防禦體系面前都碰到頭破血流。…。
即使側面攻擊時暫時擁有兵力和火力優勢,但是清軍可以順著戰壕即使增援。而只有步槍的日軍步兵火力和遠有機槍近有盒子炮的清軍步兵火力根本就不成正比。而炮兵又沒有絕對優勢,即使開始的火炮直射可以摧毀對方部分單位。但是隨後而來的報復火力依然可以將日軍炮兵壓制住。。…。
直到後來,日軍決定使用大量的37MM輕炮用於對付那些靈活的輕機槍小組。而低重量。。方便轉移和隱蔽的輕炮確實對清軍的防線構成了一定的壓力,往往這些火炮打了幾發炮彈後就迅速轉移。清軍迫擊炮想報復都不一定來得及。
“如果沒有絕對火力優勢,塹壕體系加上機槍和迫擊炮對於步兵的殺傷是極其驚人的,大量的成建制的衝鋒對方的塹壕工事無異於送死,即使可以開啟一個突破口,對方依然可以順著交通壕到達突破口。並且成功封堵。”乃木希典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的總結。
而與此同時他的對手。臺灣新軍的楊天明營長則從攻擊角度對攻破塹壕體系進行了設想:“想攻破對方的塹壕體系,第一是短時間內的高強度火力急襲,必須可以將對方的防禦工事中的大部分在短時間內摧毀。第二是持續的火力壓制,防止對方從別的戰區增援攻擊點。
將你要攻擊的陣地從對方的防禦體系中分離出來。第三是速度。如果等對方反應過來,那麼一切都晚了。快速佔領突破口隨後鞏固是很重要。第四就是足夠的自動武器的輕炮迫擊炮。在戰壕外,你要用便攜的火炮對付工事,而在戰壕裡面你要對付蜂擁而至的敵軍。”。…。
感謝書友打你的臉、輕風別夜、啊9690620、黑天不落、N12345;以及liang的打賞。平壤攻防戰已經拉開序幕,請求大家火力支援(未完待續。。)
。
甲午之華夏新史第二百一十一章 牡丹臺炮戰
事後乃木希典曾經抱怨說沒有得到師團重炮和大本營直屬重炮廠的支援以至於第一旅團在付出了巨大代價後依然無法突破清軍陣地。{。。/書友上傳更新}那麼實際情況呢也確實是這樣,山地元治也確實沒有因此處分乃木希典。但是日軍的重炮部隊絕對沒有閒著,山地元治將重炮部隊放到了牡丹臺高地的爭奪戰中。
牡丹臺高地是平壤城北的最高點。誰能佔領它就能將火炮放置在山上,然後居高臨下攻擊平壤及其周邊地區。所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雙方都將最強的部隊佈置在了牡丹臺高地的戰場上。
聶士成投入了曾經參加過成歡之戰和月峰山血戰的北洋新舊軍主力。並且讓左寶貴的奉軍作為預備隊隨時準備支援。在火力支援方面。則集中了一半以上的105MM重炮和大量的120MM迫擊炮進行分層次火力壓制。並且將一部分75MM野炮。。57MM野炮拉到山上從上到下直射日軍。除此之外,還將一些37MM機關炮安置在加固掩體中,以便在機槍火力不夠的情況下能力挽狂瀾。
而日軍也集中了手頭的精銳部隊,日軍第一師團師團長山地元治中將親自指揮第一師團第二旅團和第三旅團的一個聯隊,在炮兵聯隊和大本營直屬重炮廠的支援下對牡丹臺展開輪番攻擊。。…。
並在開戰前,趁著晚上在出發陣地修建了大量的掩體和炮位。儘可能的將出發陣地前推和加固。大量的75MM野炮和180MM重型臼炮(可能是這個口徑,資料不是很準)冒著清軍火力的打擊。在後方107MM加農炮和120MM加農炮的掩護下,被日軍炮兵推進了掩體。可以說。山地元治不惜血本,將最好的裝備和兵員投入到了牡丹臺戰場中。
就在乃木希典向船橋裡陣地發起進攻後不久。在牡丹臺戰場上。準備已久的日軍重炮集團終於露出了令人膽寒的獠牙!“炮擊,大家小心。”正在指揮部掩體裡向外張望的邵宇突然看見一個個光點劃破了還有些黑暗的天幕。距離陣地8公里處的日軍炮兵陣地上,一個個橘紅色的火球噴薄而出。一發發重炮炮彈如同流星一般劃過天際落到了牡丹臺清軍陣地上。
雖然早已經有準備,但是突如其來的炮擊還是讓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