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2 / 4)

小說:華夏海權 作者:淘氣

只是等徐傑的下文。

“至於戰艦,劉大人既然知道北洋現在算上剛剛加入北洋的龍威也不過8艘,如若致遠,靖遠,經遠,來遠4艦去了臺澎,哪北洋艦隊還能叫北洋艦隊嗎?僅僅只有4艘巡海快船的臺澎難道真可以抵禦外敵嗎?您是經歷過抗法戰爭的,不難想吧?”徐傑繼續以一種平靜的語氣說道,而這平靜中所包含的是不容否定的事實。

“他北洋乃朝廷精製之師,有朝廷養著,他北洋缺銀子。與我臺灣何干?”劉銘傳依然怨氣依然很重,但是那股怒火已經逐漸消散了。誠然,這位後生說的沒錯,張樹生之事確實怪他自己,而李鴻章用盡心機籌建北洋也不是為了他一己之私。不能說沒有私心,但是出發點還是好的。連當年的南洋沈大人為了儘快成立一軍,也同意了先集中起來辦北洋的提案,更何況,老劉也知道,即使這4條船到了臺灣,他老劉也養不起,而且僅僅4條戰艦也沒什麼大用。倒不如集中起來給某一支艦隊。。…。

“哪劉大人認為朝廷每年給的銀子能夠嗎?”徐傑繼續問道。

“我一個臺灣巡撫怎知他北洋銀子夠不夠?他北洋銀子不夠。就可以來勒索我們這些舊部了嗎?一聽徐傑說道北洋經費不夠,劉銘傳臉色頓時又紫了。

“這北洋銀子是否夠用確實與劉大人沒什麼關係。”徐傑平靜的說道。“但是劉大人,您能說北洋艦隊與大清海防與臺灣安危無關嗎?”話鋒一轉,徐傑高聲說道。

大家支援一下吧,推薦和收藏又不費事啊~~

第九十四章 拜會劉公(二)

“劉大人可知如今海上之形勢?”徐傑有些急切的問道。

“略知一二,濟世所作的幾本著作,薛大人也給我送過來了,老夫也是讀過一遍的。其數字之精準,分析之周詳,我大清無出其右者。”說話的時候,劉銘傳平靜的語氣中也略帶一絲感慨(史上,薛福成和劉銘傳的私人關係式是很不錯的)

“那大人是否認同晚輩的觀點?”徐傑繼續問道。

“這倭人圖謀我大清久已,本巡撫自然是知道的,早在民治維新之初,剛有了幾條舢板的日本人就敢在臺灣登陸,還有後來的朝鮮之事,如不是我大清處置得當,怕是三韓之地已非吾有了。至於海軍之事,省三確實不懂。不過應該不至於如濟世所言吧?”老劉雖然意識到日本人的野心,但是對海事的生疏還是無法使他對清日海軍的強弱有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

“劉大人認為打仗想要贏最重要的是什麼。”徐傑問道。

“主帥謀劃,將士用命,給養充足。說簡單點,就是打仗打的就是人和錢。”一說到打仗。。劉銘傳立即有了個興趣,語氣業緩和了不少。。…。

“這北洋水師和倭人水師在人員方面不好比較,那我們就說說錢吧。我北洋除定鎮外,像致遠靖遠這樣的戰艦,2艘才36萬英鎊,而倭人計劃在阿姆斯特朗船廠訂購的穹甲巡洋艦一艘就要花費30萬英鎊,其噸位是我致遠艦的2倍,且都是快炮。至於經費,我北洋每年能到賬的費用也就100萬兩左右,而倭人的海軍軍費一年可是800萬日元啊。”徐傑心情沉重的說道。你不是說打仗要錢嗎。北洋沒錢,你不能說北洋依然可以戰勝日本人吧。而只要你承認了這一點,後面的就好辦了。徐傑心裡暗笑道。

“然後呢?”劉銘傳此時的表情像極了一個正在詢問價格的商人。因為他知道,北洋如果沒錢的話,最後的結局一定是必敗。而他想知道的的是,這個結局對他對臺灣會有什麼樣的影響。而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就該雙方討價還價了。

“然後?自然是戰敗,隨後在某個地方簽署某個協議。再然後就是割地賠款再給對方點其它好處,保的一時平安啊。”徐傑頗有些光棍的說道。。…。

“呃,濟世,慎言啊。”一旁的張佩綸擦了把汗,小聲提醒道。

“有什麼好慎言的,我大清自道光年間一直到現在,那次不是如此?只不過丟的東西多一些或少一些罷了。別處我管不著,在我這徐先生可以隨便說。”老劉撫掌說道,而臉上的表情也一掃剛才的陰鬱。滿面紅光的說道。劉銘傳的思維是純正的軍人思維,遇上問題,就考慮如何解決,然後用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去做,而很少考慮這樣做是否會在政治上或者其它方面惹麻煩。無論是當年劉銘傳因生活所迫而被迫落草亦或者後來跟著李鴻章甚至到後來去做官,他一直是這樣的思維。而且也沒打算去改變。這種人在戰爭時期很吃得開。但是到了和平時期,怕是要得罪一批人。這也是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