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報聖上,這李合肥的欺君之罪就算坐實了!!”翁同龢畢竟是官場上的老油條。他知道。自己與洋務和兵船上什麼多不懂。所以,要找漏洞只能靠別人。想那西洋各國矛盾重重。能有一個機會當眾羞辱一下別國。怕是那些蠻夷們會爭先恐後吧?不少字翁師傅一廂情願的說道。這位志大才疏的翁師傅根本不知道西洋各國除了鬥爭還有合作,更不知道這個義大利除了和奧匈帝國關係不好外,和其它各國關係還算不錯。而更加悲催的是,翁師傅不知道他所要面對的是誰,第谷,維托里奧和徐傑一起培養出來的學生,別說一個翁師傅,即使是劉步蟾等在英國接受過系統海軍教育的人,在見識和知識量方面無法和第谷相比,至於說到船舶設計,那更是不能比。所以老翁同志從這個計劃一開始就錯了,而且錯的相當離譜。
“你這幾天也辛苦一下,多看點洋人的書和我北洋水師艦船的資料。到時候讓那些洋人和諸位大臣看看,我翁同龢的弟子不光精通文墨,洋務也是很在行的。”翁同龢笑著說道。…。
。…。
“弟子領命。”文廷式行了個大禮然後轉身離開。而翁同龢則也收拾了一下就睡下了,畢竟要為明天的倒李大計養足精神。
第二天,當翁師傅覲見的時候,居然發現醇王也在。這位李鴻章的朋友,海軍衙門的執掌者的存在,讓老翁很是不爽,自己想要算計李鴻章,光緒帝看不出來,但是醇王還是保不準能瞧出一些端倪的。要是這位親王直接給否了,哪老翁策劃半天的計劃可就當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不過老翁畢竟是老翁,眼睛一轉,計上心來。你不是總理海軍衙門嗎?那我就從海軍方面入手。讓你說不出話來。
“醇王也在?據說最近來了一個叫義大利國的新任武官,不知道是不是有這回事?”禮畢之後,老翁向醇王拱拱手說道。
“是新到任的駐華武官。。叫什麼第谷。和前來我北洋商討購艦適宜的商人們一同來到。”醇王不知道老翁怎麼想的。只能照實回答。
“和義大利商人一起來洽談海軍事務?這麼說來,這位新任武官還是一個精通海事之人?”翁師傅故作吃驚的問道。。…。
“此人是義大利國海軍軍官,精通海事那是自然的。”醇王越來越糊塗,不知道這位翁師傅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我這北洋海軍算是正式成軍了吧。不如召見那義大利國和其它歐羅巴各國武官。獻上各國最頂尖之戰艦模型和我北洋艦隊比上一比以揚我大清之國威,不知陛下意下如何?”老翁一看時機一到,便起身行禮道。並且把揚我大清之國威這幾個字加重語氣強調道。
“這怕是不好吧?不少字”醇王冷汗一下就出來了。雖說這位王爺不通海事。但是這英吉利,法蘭西海軍之強他還是有所耳聞的。北洋水師說是遠東第一海軍,其實放到歐洲連人家的一隻分艦隊都不如。但是呢,這些話他不能說出來,旁邊這位暴躁的皇帝聽不進他的話,所以醇王決定繞個圈子:“這英吉利,法蘭西和德意志各國戰艦不下百艘,如若一艘戰艦造一個模型,怕是沒有幾個月的時間,完成不了。”醇王想,戰艦太多看不過來總行了吧?不少字
“這無妨,不如每國都挑2艘最好的戰艦做成模型。一條是一等鐵甲艦的,一條是巡海快船(巡洋艦)。這樣既節省時間,又可以看各國最強之戰艦。何樂而不為?”翁師傅不慌不忙的說道。。…。
“就依老師所言。我大清北洋水師初成。也該讓歐羅巴各國看看我大清之兵威。朕也好了解一下歐洲各國水師之戰力。”就在醇王正要開口之際,光緒直接答應了翁師傅的請求。“讓李中堂從北洋速速派遣一名水師管帶即日進京。為此次盛會做準備。”末了,光緒補充道。光緒還算不錯,知道找一名內行來為自己做解說。
光緒金口一開,這事就算定下來了。只是時間和地點的問題,於是乎,滿心得意的翁師傅,憂心忡忡的醇王只得照辦。
(這段寫的非常之聊齋,作者的目的是想透過某種方式讓各位讀者能透過後面的內容,對1890年時的各國海軍技術情況有一個大面上的瞭解,所以望各位能原諒)
。
。,
。
第六十一章 各方的準備
清朝皇帝居然想看各國海軍最為精銳的戰艦?這個著實讓各國領事大為好奇,什麼時候保守落後的清王朝對戰艦這種先進的玩意感興趣了?不過聯想到北洋剛和義大利人洽談了一筆大單,所以,各國領事不約而同的認為,清國是不是又要掀起新的一波購艦行動了?而且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