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噸位最多不能超過2萬1千噸,如果要在國內造,那就必須限制噸位。。…。
不得不說,徐傑要求的有點多了,擁有戰列艦的噸位和較高的航速。還要保證炮塔之間的距離,噸位還要儘量壓縮,要知道,1戰是的德國戰列巡洋艦呂措夫號裝備了8門12寸炮噸位就到了2萬6千多噸,雖然,自己的新式戰艦動力連呂措夫的一半正常功率都沒有,雖然自己的3聯炮塔更加節省重量。防護也沒有呂措夫好。但是直接壓了5000噸,還是有些過分。
徐傑這時候發現自己有些貪心了,就像葛朗臺對自己的每一個金幣都看的死死的一樣。徐傑對戰艦的噸位和效能也是相當苛求的。中軸佈局不能改,3聯炮塔9門炮不能少。炮塔之間的距離要保持這也是一定的,防護和航速,削減哪一項都是徐傑不願意看到的。於是乎問題陷入了一個死結。…。
但就在這時,華夏設計局的一個叫肖傅翰的設計師提交上了一個設計思路,原來,在嚴博勳將相關問題發給徐傑的同時,也將同樣發到了華夏海軍設計院的幾個資深設計師哪裡,畢竟徐傑身為總理事情很多,最多也就是給個指示,而華夏設計院的這些人則是專門幹這個的,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去處理這件事。。…。
不得不說,那個名叫肖傅翰的設計師還真是兼顧了徐傑對這艘快速戰列艦的要求,而且噸位也沒增加,但是這個佈局確實相當的另類!船首依然是艏樓佈局,然後按了一座三聯12寸主炮塔,但是另外兩座炮塔則是佈置在了後部。。其中第二座炮塔位於延長的艏樓上。而第三座炮塔則下降了一層甲板佈局,而在後面兩座炮塔之間則放置了輔機艙。
這樣的佈局不但很好的平衡了戰艦前後的重量,而且節省了不少重量,比如說因為炮塔和輔機艙的後置,縮短了艏樓的長度。而且因為是尾部揹負而不是艏樓揹負,節省了整整一個炮座的重量。而且重心降低,穩性增加。可以說是個非常不錯的設計,但是唯一的問題就是,這樣的設計讓正向火力大減,而重火力後部佈置的方式,給人一種還沒有開打就準備逃跑的感覺……。
而正是這種設計,讓看過的人只搖頭。海軍部部長楊用霖甚至開玩笑說。這艘戰艦更適合擔任後衛!不過作為一個技術官僚,徐傑對這樣的評價反而不太在意,他在意的只是這艘戰艦到地有多高的效能。。…。
火炮後置又如何?兩艘戰艦船頭對船尾的情況極少,至少雙方縱向有一些距離,後面的炮塔在前面也有相當的射界,就如同他那個位面上法國黎賽留級戰列艦一樣,雖然炮塔全前置,但是後部只有60度是主炮無法覆蓋的。所以說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樣的設計並不缺乏正向火力,而在戰列線上,雙方都是側弦交戰。火力發揮問題上更是與正統佈局無異。
“難看就難看點吧,反正一樣使用,能打能抗能跑才是戰鬥力啊。”最終徐傑終於首肯,就這樣,世界上第一艘後向火力比前向火力都要強大的戰列艦出籠了。而當嚴博勳看到這個電報時,也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不知道高傲的德國人是否會接受這樣的佈局,徐老大是一個實際的人,但是威廉二世可把面子看的很重啊。”而最終的結果則是,德國人寧可增加重量也絕不接受這種看起來隨時準備逃跑的戰艦,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感謝書友翱翔於宇宙的星群的打賞,以及書友韓江蛟的月票支援~~~。(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
甲午之華夏新史第五百二十四章 戰巡橫空出世
1900年註定是不平靜的一年,也註定是世界海軍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如果說由華夏、德國和義大利掀起的無畏艦風潮迅速傳遍全球導致各大列強主力艦大換血的序幕緩緩拉開的話,那麼在1900年年中在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和德意志威廉皇家海軍造船廠開工的兩級戰列巡洋艦就拉開了快速戰艦的無畏化程序。在這一刻世界為之震驚。整個世界海軍體系重新跨入了新的時代。
在英國,皇家海軍的掌門人費舍爾將軍居然破天荒的親自參加一型戰列艦的開工儀式,並且親手放下了第一塊龍骨。在開工儀式上,費舍爾將軍滿臉的紅光無法掩飾自己的興奮與激動。“諸位先生們女士們,首先,我代表英國皇家海軍和訂購改型戰艦的華夏海軍感謝大家的到了。在你們面前的,是一艘前所未有的戰艦。他的意義比前不久在德意志和義大利開工的兩級戰艦還要重大。”簡單的開場白。。讓人感到了皇家海軍的霸氣與自豪,當然也